舞台剧《九歌》:传递生生不息民族之魂
栏目:艺林
作者:王路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台剧《九歌》中的情感是跨时空的,这部作品体现了远古的呐喊与当下的深情,呼应着大运河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 ” 《九歌》导演邵泽辉如是表示。为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日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届文化节以“行走运河,赋能小康”为主题,推出8大板块39项活动,邀大众共守千载文脉。 《九歌》入选“文艺创作”精选板块,于11月15日在北京通州区文化馆上演。

  据邵泽辉介绍,舞台剧《九歌》取材自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同名诗集。原作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其悲天悯人、不畏强权的思想,“我们在创作时继承了原作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创造性地将其中的角色进行了当代诠释,并将主题落脚在‘人类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光明’上。 ”邵泽辉说,原作中“少司命”“湘君”“河伯”“东君”“山鬼”等重要角色,在剧中是以现代的方式讲述故事的,该剧在精神层面对疫情引发的人类困境也进行了反思。

  “该剧‘摘取了一片树叶,给观众整个森林’ ,剧本台词华美、意象丰富,命题宏大,但又避免了‘宏大叙事’带来的空泛说教,将主题寓意附着血肉灵气之上。 ” 《九歌》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新剧本》杂志共同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2020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创作人才培养计划”中脱颖而出,北京人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吴彤认为,“该剧是既接地气又有艺术气息的好剧。 ”

  邵泽辉注重诗意的表达,在剧中融合舞蹈、童谣等元素,让意蕴更加丰富。在舞美设计上,也以河流作为意象,为观众打造一个能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舞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剧中的主人公‘少司命’和‘湘君’从迷茫、痛苦中上下求索,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在河水的陪伴下,走向幸福的未来,正体现了我们民族团结一致、生生不息的精神。 ”

  在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看来, 《九歌》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小剧场戏剧” 。罗怀臻说, 《九歌》的剧作气质极古远又极现代,具有现代神话寓言的品格,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剧场氛围,具有难得的气质和美感,从中尤能感到生命之间的命运相关、休戚与共。

  据该剧编剧闫小平回忆,当接到《新剧本》杂志的组稿邀请,她便深切感受到“2020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对青年编剧的关怀和鼓舞。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阅读剧本后也欣然题词,他认为“用游乐场、夜店、求婚仪式等现代元素去重构《九歌》是大胆的尝试,但又符合原作瑰丽绚烂充满想象力的精神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