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城修缮打个样
——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图为长城修缮前后对比,当前长城修缮体现了最小干预、消除安全隐患的宗旨 图片由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一块砖有多重?日常生活中砌房用的红砖约5斤、普通装修用的瓷砖约20斤,箭扣长城上,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青灰色方砖约30斤重。64岁的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长城匠师”程永茂修缮长城步道,要把修缮区域的方砖反复揭开、合上两次。“这个砖沉着呢! ”他说。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文化带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同意, 9月19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挂牌成立。该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是我国长城沿线第一个挂牌的基地,旨在进一步推动北京长城保护工作,做好北京长城保护方式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力争在全国长城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中形成示范效应。挂牌仪式后,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程永茂现场展示了明代砖石质长城的修缮技艺。

  “挂急诊救命”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1961年起有关重要点段被分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长城面临墙体坍塌、城砖散落、砖体松动移位、排水不畅等病害,程永茂就是那个给长城看病的大夫。

  自2002年接手第一个响水湖段长城修复工程到箭扣二期修复工程竣工,他先后参与指挥了黄花城、慕田峪、鹞子峪、河防口、青龙峡、箭扣等十多项长城抢险修复工程,累计抢险修复长城古城墙20000米,每周上长城至少1次,多至二三次,被人誉为当代的“长城匠师” 。2016年起,程永茂作为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完成了箭扣段长城一期、二期加固修缮工程。他介绍,今年在施工的箭扣三期共计3326米,敌台19座,“现在已经完成主结构,预计10月初验收” 。

  在程永茂看来,长城修缮有3难,“用水难,自然水用水泵分段导上来,再人工背;用料难,所用的材料要用骡子运上来,但骡子不能踩到长城,只能到长城边上再由人工搬运;施工难,作业面在陡坡上,一脚高一脚低,非常危险且不易操作” ,这提高了这份工作的用人门槛。箭扣长城以奇险著称,多个敌楼修于险峰断崖之上,长城修缮工作中的困难在这里显得愈发突出。“工作人员要具备登山的体能和素质,还要有在长城背砖的体力,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程永茂说。

  十余年来,程永茂带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长城修缮经验。“长城修缮要解决怎么排水,消除安全隐患要最小干预,通过你的示范,除了要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问题,还要考虑遗址修完以后的功能效果。修新了大家不接受,包括上面的植被,一棵树都没有,大家觉得太秃了,想象中的长城应该是沧桑的样子。 ”指着长在长城台阶上的树,他告诉记者,对于是否去掉这些树,业内一直争议特别大。但他认为,判断这些树是否要去掉要看它对长城是否有危险。“两年之内没危险,十年之后可能有危险。那既然十年后才有危险,为什么现在要动它?你不是彻底的修缮,而是临时加固,是急诊、救命,不是上门诊看病,看病是把长城完全修复得像新的一样。所以大家争议非常大” ,这也体现了近年来长城修缮的理念变化。

  图为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程永茂现场展示明代砖石质长城的修缮技艺 本报记者 陈思静 摄

  保住长城的“原味”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表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过去还是把长城作为一个建筑的概念来修。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长城修得像新的一样。

  程永茂也说,长城修缮完毕的效果,要达到大众的心理要求,非常不好做,“它不是建一个新的长城” ,如今长城修缮的理念在提升,“修缮的标准现在叫重点干预,原来可能点位面积大一些,比如原来干预5平方米,现在干预1平方米。原来修缮干预面大一些,是照心电图、做CT,现在直接打救命针,先活了再说” 。

  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程永茂注重保住长城的“原味” ,他在修缮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宗旨、四个原则,即贯穿最小干预、消除安全隐患的宗旨,遵守原本形制、原来做法、原有材料、原用工艺的“四原”原则。砖,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砖,“这块砖头原来在哪儿还放在哪儿” ,他说。他介绍,如果老砖不够,也会配置新砖,但新砖添配量在5 %至10 %,用的新砖得按老砖的标准订货制作,“尽可能把这些新砖放在长城背面、底下这类游客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看上去旧的多、新的少” 。

  此外,程永茂创建了“五随”做法—— “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 。“差一‘随’看着就不舒服、不美。 ”比划着手中的长砖,程永茂对记者说:“颜色、坡度、弯度都得‘随’上。这是一个认真细致的活,不是大糙活。 ”说完,他又指挥工作人员拿着扫帚,“把墙面弄干了扫一扫。咱们活完料尽脚下清,得干净了” 。

  为全国砖石长城修缮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境内长城因历史上拱卫都城而布防严密,建造坚固,是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杰出代表。目前通过梳理,已经明确的长城墙体包含明长城和北齐长城两部分,总长520.77千米,其它单体建筑1742座,包括敌台、马面、水关、铺房、烽火台等5种类型,城关城堡147座,挡马墙6处。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战略定位,全力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工作,加大对北京长城的保护修缮力度。2019年4月,北京市公布了《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长城文化带的下一步工作要求以及规划目标,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0年至今,北京市共开展长城保护工程近百项,财政资金投入约4.7亿元,涌现出了一批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示范性保护工程。活动现场设置的“长城修缮成果展” ,展示了2019年至2020年北京市长城抢险工程的艰辛历程。在2019年10项长城抢险工程完工的基础上, 2020年北京市继续开展了10项长城抢险工程,到2022年北京市将完成不少于需抢险总量10 %的抢险工程。目前箭扣三期工程、昌平区流村段长城1至9号敌楼抢险修缮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怀柔区箭扣段长城修缮工程成为国家文物局指导、推介的示范点,为全国砖石长城修缮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在长城保护、修复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作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进入了长城修复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北京10项长城抢险工程以及箭扣二、三期的长城修复,我们大修复理念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如何通过组织化、机构化的形式进行传承和普及,对以后的长城保护产生影响? ”宋新潮解释,这正是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存在的意义,“给基地取名修复实践基地,就是要让理论在实践中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需要我们在这里一砖一石地修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