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 舞台就在哪里
——广西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龙州侧记
栏目:志愿服务
作者:刘晓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广西文联、广西艺术学院将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文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具体举措,近日联合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洁,党组成员、副主席牙韩彰,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易春平参加活动。

  以文化人 春风化雨

  当前,文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文艺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奉献艺术才华的重要举措。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深入一线开展增强“四力”实践,倾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的脚步。志愿者走进龙州县下冻镇中心小学,向学校和同学们赠送儿童书籍和书法作品,开展文学、戏曲、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手工共7个文艺门类的辅导培训。

  “我们写作,可以写看得见的东西,也可以写看不见的东西。 ”南宁文学院副院长侯珏的一席话,勾起了在座学生的好奇心。整整一节课,他们边听边认真做笔记。辅导课一结束,同学们纷纷拿着本子上前请侯珏老师签名,孩子们俨然把他当成了心中的偶像。

  另一间教室里,“大家知道古代人书写和现代人写字的区别吗?‘宝’字的简体字有多少画?繁体字又有多少画? ”从这些问题起步,广西文联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韦渊开始了一堂书法艺术课。

  手工课上,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邓夏青向同学们介绍了印第安人,并拿出已经做好的印第安人脸谱。同学们依葫芦画瓢,再加一些自己的想法,用彩色黏土做成印第安人的五官,用彩色卡纸剪出面饰和头饰。

  戏剧辅导课的教室里,青年京剧演员黄靖涵在前方每做一个动作,都吸引着后面二十几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腕花小云手、弓箭步和亮相等戏剧手势和表情,孩子们模仿起来尽管生涩却有板有眼。

  一堂堂辅导课下来,孩子们零距离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老师的带动和指挥下,孩子们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飞扬,饱含深情。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再被高温蒸干,却个个兴致勃勃、情绪高涨。

  此前,下冻镇中心小学的孩子并不知道印第安人长什么样子,没见过色粉画笔,更加没有接触过戏剧表演。文艺志愿服务者们的到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文艺之门。校长丁力英深有感触:“今天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同学们认知文化艺术的魅力、获得美感非常有益。希望今后这样高层次的文艺活动多进入我们一线边境学校。 ”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文艺家最广阔的舞台在基层,文艺作品也需要到人民群众中接受检验。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到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村委,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

  演出地点在扶伦村村委大院,灯光球场一侧的高台,便是简易舞台。灯光并不绚烂,背景也很简练,更没有彩排走位、音响调试,演员们仍然按照标准的舞台演出精心准备服化道,认真对待这次演出。

  歌曲《好儿好女好江山》 、藏族舞蹈《离别时的回忆》 、魔术《五彩缤纷》 、山歌独唱《扶贫浇开幸福花》 、京剧片段《梨花颂》 、小品《懒汉脱贫》 、歌曲对唱《不忘初心》 、山歌对唱《好吃好玩好龙州》 、川剧《变脸》 、歌曲《鹰翔》共10个文艺节目,将村委大院“闹”得亮亮堂堂、热热闹闹。

  村民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有祖孙三代同行的,有好友结伴而来,节目没开始之前,院里子便坐满了人。凳子不够用了,干脆就骑球架上,或者跨几步台阶溜上村委二楼长廊,居高临下看得更过瘾。

  年轻演员张健带来川剧绝活《变脸》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见的技艺,此刻活生生的就在眼前——好奇的村民小心翼翼地伸手往他脸上摸了摸,眨眼之间脸谱换了一张,动作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喜表情。

  小品《懒汉脱贫》讲述了一位“打工嫌累,种地怕晒黑,经商担心亏本”的懒汉德才,通过扶贫干部“一对一”帮扶,最终下定决心脱贫的故事。接地气的故事、诙谐的表演和台词,反映了当下扶贫脱贫工作的真情实景,引起台下扶贫干部和当地村民的共鸣,观众席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演出间隙,穿插着脱贫攻坚知识问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派驻扶伦村第一书记廖煜彧向村民们抛出一个个问题,每一道题都有好多人举手抢答。最后,12道题目回答得全部正确,村民们收获了礼品,更收获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结束,一整天的文艺志愿服务马不停蹄。夜深了,观众散去,舞台熄灯,带着大红色的“文艺志愿服务证书”踏上归途,一幕幕欢乐的场景深深留在每位演员脑海。群众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事业所在、情怀所在、信仰所在。

  今年,广西文联将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全区各地开展300余场文艺志愿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