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曲艺:发展势头强劲,原创精品增多
作者:鲍震培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月5日至7日,第七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在京举行

7月21日至23日,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呼和浩特举行

  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承载中华思想美德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结晶,也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轻骑兵。从古代传承至今的各地曲种丰富多彩,起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作用。回顾2019年度中国曲艺,有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感动,有前进路上的波折,有文化送万家的欢乐,也有问路在何方的探索。

  创作是“硬核”,注重原创有提升

  2019年中国曲协及各地曲协抓项目、抓培训,各种创演培训班效果显著。在国家艺术基金对曲艺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政策导引下, 7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研修班在天津师范大学开班。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音乐学院开班,国家艺术基金再次成为曲艺人才提升的有力抓手,项目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业界艺术家讲课上百场,学员的创作、表演和理论素质得到明显加强。

  然而2019年曲本创作薄弱的情况依然没有根本好转,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曲艺市场不景气,曲艺文学受到漠视,创作队伍流失或培育不力。在今天曲艺传承和传播态势滚滚而来的大潮中,说唱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作品往往跟不上,特别是鼓曲艺术,演员手里没有好“彩子” (文本) ,只好反复演唱老段子,观众群得不到开拓,艺术创新也成了一句空话。原创文本的缺乏与相对频繁的演出实践呈现“倒金字塔式” ,好的曲艺文本到了“一段难求”的地步。不光创作人员少,结构也很不合理,专业院团专职创作人员微乎其微,创作者大多来自群文系统或者曲艺爱好者、戏剧编剧、媒体队伍或是演员自身,由于曲艺类的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均不设文本创作专业,曲艺创作队伍难以得到培养与锻炼。

  针对曲艺创作的困境,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群文系统加大重视力度,在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方文化馆,开展“文学创作基地” ,每年创作新作品,进行长时间打磨,成为常态,打造省市群众文艺作品创排基地,加强馆站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联动,打通“创作—排练—演出”通道,优化创作生产线,形成强大原创力,推出更多优秀群众文艺精品。

  而中国曲协则下大力气重点主抓“第二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和“专家名家创作示范工程” ,号召曲艺工作者要站在培根铸魂的高度,充分运用曲艺善于用说唱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靠墙落地的教化功能,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充分发挥曲艺最具生活底色、深接地气的艺术优长,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凝结在自己的作品之中。相信在新时代党的文艺路线引领下,曲艺精品会越来越多地生产出来。

  中国曲协副主席、曲艺文艺理论批评家吴文科在评论群星奖获奖作品时提出:“思想内容永远是文艺创演的核心追求;离开向上向善的审美创造,再花哨的形式也会无所附丽。 ”强调思想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还要注意另一种倾向,就是概念化、标语口号式的作品的生产,一些作品表面看似热闹,但以说教代替娱乐价值,欠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智慧,立不住、传不开、留不下。山东曲艺理论家孙立生说:“平铺直叙不是曲艺。 ”曲艺创作必然要观照新时代、新形势,但还需要尊重传统规律,立足采风,扎根生活,避免急就章式的口号式创作。

  创作是曲艺的“硬核” ,改编文学名著有助于形成曲艺IP,如海派评弹《高博文说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繁花》 ,目前已演出上百场, 2019年6月香港演出8场全满座。这一精品的成功,足以说明保留原著文学韵味以及地方风味和技艺风范契合度的重要性。

  乘盛世东风,曲艺演艺活动百花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风劲吹,各地曲艺人抓住历史以来最好机遇,在发展中向前迈进,演艺活动璀璨多姿,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曲艺演艺活动的主要演出方式分为展演、驻场商演、公益演出等。其中参与规模大、艺术水平高的是各类展演活动,主要指全国性赛事和地区赛事展演,按照组织机制和参与者分为三大板块,即职业曲艺、群文曲艺和非遗曲艺。

  职业曲艺指各省市演艺集团或曲艺团、民营曲艺班社所从事的曲艺演出活动,专业院团演员除日常的驻场演出外,还承担着国内国际演出赛事和大量的公益演出任务。因为他们是“百里挑一”的业务尖子,往往也代表着业内的最高水准,因此他们参与的各种赛事和调演、展演活动深受观众欢迎。2019年年内比较重要的赛事有第十四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九届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展演、第三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二届中国东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二届东北地区优秀曲艺节目展演、首届全国原创曲艺小品优秀节目展演、第二届全国山东快书优秀节目展演、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等。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唯一入选的曲艺类作品是天津市曲艺团的大型三国情景曲艺《羽扇》 ,以系列京韵大鼓形式讴歌了一代贤相诸葛亮鞠躬尽瘁、为国利民的风采,精准对接艺术节办节宗旨,叫好也叫座。

  众所周知,曲艺是深受群众喜爱、拥有广泛爱好者的艺术形式,各省、市、区级文化馆活跃着数以万计的群文曲艺大军。2019年6月, 3年一届的群星奖评比在上海举行,进入第十八届群星奖曲艺类决赛的21个入围节目,最终北京的快板书《赤子归心》 、上海的苏州评话《捍卫者》 、深圳的西河大鼓《大营救》 、湖北的湖北大鼓《诗仙搁笔》 、江苏的数来宝《爱我你就抱抱我》斩获大奖。这些节目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准衡量都属历年来的上乘之作。2019年曲艺进校园文化方面也有所突破,全国大学生曲艺周、第二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大赛等展演活动展示了多年来曲艺进校园、高校曲艺教育与传承的成果。

  曲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之一,是占比较大的项目群,近年来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越来越多的重视。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明确提出曲艺传承发展的目标和9项主要任务,这是对近年来曲艺类非遗传承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重大提升。继去年天津举办了2018全国非遗曲艺周后,济南于9月举办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以“非遗曲艺,薪火相传”为主题,共有131个曲艺项目参与演出。本次活动既充分展示了我国曲艺类非遗的保护成果,践行着非遗融入人民生活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理念,又融合了现场交流展演和线上传播手段的双重创新。12月8日至13日,北京召开的首届“相声非遗大会”汇集了全国30多家曲艺团体百名相声名家演出精彩节目,显示了相声艺术强劲的发展势头。

  崇德尚艺,德艺双馨是根本

  随着演艺娱乐的市场化,流量明星模式、“饭圈”亚文化侵蚀曲艺界,部分演员受到“唯商演论”的错误引导,放松了思想上的要求,价值观开始滑落乃至堕落。2019年5月,网上流出德云社演员张云雷的一段相声视频,称“大姐嫁唐山”云云,这样的相声用地震做“逗梗” ,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艺德堪忧。舆论哗然,在批评声中,张云雷通过微博道歉,称表演内容很欠考虑,今后一定德在艺先。颇为讽刺的是,时隔半年,又被人爆出在其相声段子里调侃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与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中国艺术报》 《北京日报》 《新京报》等媒体纷纷谴责这样的相声很“缺德” 。11月30日,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发文,对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在表演中调侃侮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表示强烈愤慨,严厉谴责这种砸挂是“又一次跌破道德底线,挑战公序良俗” ,呼吁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审查监督力度,加强监管惩戒,共同打造良好文化演艺生态。

  应该认识到,某些相声演员砸挂缺“德” ,并不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更非微博上道道歉就万事大吉,它有违曲艺界“崇德尚艺”的主流,与侯宝林、马季、姜昆等几代相声演员苦心剔除相声糟粕的努力背道而驰。“德艺双馨”无疑应该是每一位曲艺工作者的价值标准,并应为之追求和恪守一生。然而张云雷两次砸挂事件均伴随着其粉丝群体的网络暴力“洗地” ,暴露了在网络空间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正常的文艺批评?如何持续推动曲艺界行风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19年12月19日中国曲协召开“携手共建曲艺界优良行风”座谈会,提出坚定阵地意识、提升网络意识,广大曲艺工作者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媒体和网络以及文化管理部门都要发挥联动作用,才能筑牢抵御低俗庸俗媚俗的“防波堤” 。

(作者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扫一扫浏览更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