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问:怎样才能做到文艺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吴为山:艺术特别是美术,第一个字是美,第二字是术,术是有技巧、技艺、技法的。美,首先要有美的灵魂、美的情操、美的情感、美的发现。要使作品能深入人心,它就必须自身是美的。市场对艺术作品有需要。所以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创作好自己的作品,不要被今天市场短时间的炒作和一些商业运作所左右。

 

  问:在书法创作中如何把握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孙晓云:晚唐司空图回答过这个问题:“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是说我们在继承前人东西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面貌出来的。我一直认为继承和创新是两股并行的车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两股车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并行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经常讲不要背上传统的包袱,但同时我们也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守正创新,培根铸魂” ,这八个字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问:我们新疆曲艺界相声存在着“走出去”的困难,您在实践当中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

  翁仁康:新疆的曲艺包括戏曲要“走出去”很困难,同样我们南方的戏曲、曲艺要“走出去”也很困难。因为我们的曲艺形式用的是方言,下面坐的评委如果听不懂我们说的,怎么可能会打高分呢?我们浙江的曲艺哪怕唱得再好,到新疆也是要饿死的。所以我们不要向外,养活我们的就是周边的老百姓。但是在专业层面,我们的作品可以相互交流。

 

  问:应该怎样理解崇德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非遗传承人应该怎么处理好崇德与尚艺的关系?

  吴元新:从小母亲就教导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我也是按照长辈们要求一路走过来。无论我们从事哪一项传承项目,崇德与尚艺都是我们传承人一生的追求。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无论在做艺、做人方面都要自律,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德艺双馨,传承好我们的精湛技艺,培养好年轻的传承人,对得起国家级传承人这个称号。

 

  问:新时代摄影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品质?

  居杨:新时代的摄影人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够发现反映时代特点的题材、藏在生活当中的那些感人的人和事;第二,还需要善于思考的头脑,今天拍摄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我们要对社会问题保持经常性的思考;第三是坚持下去的韧性,从业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比较拙、慢一点,但是我会一直做,一直坚持下去;最后一点,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有一颗平和、安静的心,这样我们的采访和拍摄才能更加扎实,才能够出一些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问:如何创作出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准的独特的作品?

  解海龙:永远记住这几个字,“真”是我们世人的根,真实性就是记录今天,告诉未来;“新”就是创新,就是永远跟别人不一样;“美”不是漂亮,而是你的摄影语言用得好;“深” ,一定要琢磨什么片子能够跟我们国家大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小我跟大我连在一起;最后一个字是“难” ,摄影作品需要反复的思考,最后在非常难的情况下拍到最珍贵的照片。

 

  问:今年6月20日,您再次到长江源考察拍摄,请您谈谈这次拍摄的体会。

  奚志农:在青藏高原拍摄由来已久,从最早去关注藏羚羊,到这次在澜沧江上游和几位牧民摄影师一起工作。我也在想,未来是不是有机会继续回到新疆来进行拍摄。拍摄野生动物确实是长期的工作,得有足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爱心,你要有对自然不顾一切的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还得有对自然的了解,对你拍摄的区域以及这个物种习性的了解,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问:新时代的艺术家应该如何找准历史定位?如何将时代精神与个人艺术创作紧密结合,从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佳作?

  张继:首先应该具备历史性,即历史的传承性,这是根本。另外还需要具备时代性,即时代审美。“艺术当随时代”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也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第三就是要具有个性,这是打造艺术风格的前提,而艺术风格可以说是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一件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可能重复别人的。我认为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问:主旋律题材作品怎么样才能有收视率?

  康洪雷:主旋律就该有收视率。美国很多的影视作品都是在宣扬美国精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呢?这里面有一个自信和共识的问题。关键是创作者你自己相信“这一个”主流故事,这当然不是说盲目的相信,而是要找寻到相信的根源。以1945年到1949年为例,中国共产党人多么睿智、多么自信、多么团结,个个都有百年之想,这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所以那份自豪与自信油然而生。主旋律题材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