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那里!”
——神农架写生记
栏目:创作谈
作者:牛玲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神农架天生桥双瀑 刘曦林

  久久向往神农架,但未能成行。己亥之夏,荣宝斋画院刘曦林工作室访问学者和研修班画家安排了写生实习,第一堂课便选择了神农架,实在令人兴奋。

  一行十数人,从各地齐集宜昌,宿兴山县昭君旅游公司。当晚,刘曦林便请公司易总讲当地历史文脉,讲神农采药,讲屈原投江,讲大脚野人的传说……

  当然最打动我们的是神农架的风光。每天清晨坐看云起,看卧佛山,赏朝天吼,那青青的山色不见尽头,层层升腾的云气出没变幻,鸟在高山上空回旋,使人眼眶欲醉。刘曦林先生早已墨落纸上,边画边说:“古人云,‘云为诗留’‘山高不碍云飞’ ,画山水当捕捉云的变化,从物之境到画之境,进一步到诗之境,舒己之境。 ”此时此刻,方悟潘天寿所言“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的道理。

  进入兴山县境内高岚河,这里有十里画廊美誉,那奇山、秀峰、流水、异石目不暇接。步入溪底,仰望山色,更是惊魂动魄。刘曦林先生也被这美景打动,落座动笔。我看刘老师挥毫泼墨,错落有致,似乎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运用笔墨都经过一番精心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众赞“天然去雕饰” ,刘老师却曰:“此为造化之功” 。此刻小雨随微风袭来,我们撑伞看刘老师又写生崖下倒映在水中的一簇紫花,起笔攒三聚五,大小错落的紫点有序,写崖壁则刚中带柔,感受到此景此境的动人魅力。他说,古人认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造化给我们启示,在造化中善于发现,才能有所创造。此为师造化高于师古人的道理所在。

  两三天后,进入神农架景区,迎接我们的是神农、昭君、屈原的雕像。这里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实际上文化也在此深处。入景区,天生桥迎面而来,老君山的黄岩河流经此地,经过千年地表和地下水的流动、冲刷、溶蚀形成今天的“天桥飞渡”模样。黄岩河从葫芦状的孔洞下流过,势若蛟龙、气势恢宏。天生桥洞奇、桥奇、瀑奇,碧绿的奇潭更是迷人,飞瀑风情万种,石壁栈道险峻奇特,从岩石上流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十分动人。我们都为之惊叹!大家遂写生瀑布,引得游人争相观看。激情写生的刘老师不小心将一支毛笔从栈道缝里掉落,竟顺流被画友捡起,真是天公合人之意。

  当我们站在高山密林处,面对氤氲且又浩瀚的气息,那云雾缭绕、瀑布盘龙、奇石层叠,无一不传递着这高山峡谷的气势与俊美,而自己仿佛也不是自己了。感叹中拍景转发朋友圈,述词“雨绵景润入画境”与朋友们分享。在京的刘磊师兄看到竟也续成一首诗:“雨绵景润入画境,纸绵墨润近心田。策笔纵墨趋君意,柔风痴雨不羡仙。 ”

  实际上,景色虽然宜人、美不胜收,但如果久在瀑布下写生,湿气就会慢慢袭来,冷得紧,多套几件衣服,把雨衣也穿上,关节还是隐隐作痛。禁不住想叫刘老师和同学们转移阵地,而刘老师并不为所动,坚持一定要画完整。只见他运用润泽又雄强的笔势,点线的构成意味,表现美景的气韵。刘老师也提醒我们抓住特点,表现出水流折转之势,树木横斜自如的野性,我们笔下也多了些生命意味,扩大了美的内涵。让我们敬佩的不只是刘老师的笔墨韵致,还有写生时的精神,近八旬的他,为写生高山陡坡逐步攀登,在瀑布前久坐,确实如老骥也。且刘老师每每一边示范,一边讲述写生的美学法度和思想。他给我们转述了他的启蒙老师的十六个字,便于我们记忆—— “有它无我,有我无它,有我有它,无我无它” ,此语对主客观关系的生动描述,恐怕要用一生去领悟体会。面对自然,高山水长,深感手拙,唯有潜心向老师学习。而先生却指指神农架山林说:“老师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