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岘:辛勤劳作的啄木鸟
栏目:版画先驱
作者:王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岘

  刘岘(1915年-1990年),一个低调而平凡的人。1932年便开始自学木刻创作,当时但凡是刻木刻的人,都与“革命”紧密相连。他初学木刻的范本是鲁迅编辑出版的《艺苑朝华》和梅菲尔德的《士敏土之图》 ,他刻出的第一批处女作就是《马克思》 《伊里奇》 《贫困》 《同志俩工人》 《造船厂》 《子夜》 (插图) 、 《示威》《嚎叫的大众》 《有闲阶级的娱乐》等。

  据刘岘女儿回忆,在上世纪30年代他在刻《马克思》 《列宁》时的情景实在令人感动:“父亲刻木刻一般都在深夜,刻下来的木屑偷偷丢在马桶里用水冲走。拓印也要跑到可靠的同学家里悄悄进行……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的条件下创作,竟然连发表作品也要经常更换署名,以防国民党的注意。 ”因此刘岘笔名有:丁普、柳崖、青白、王慎思、王之兑、王泽长等。

  刘岘的艺术人生并不轰轰烈烈,也不大红大紫,但他像革命中的一颗火星,曾发出过极小的光和热,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他甘愿做一名辛勤劳作的啄木鸟,这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参加了河南留日学生救亡团,并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春,经河南省委介绍到彭雪枫新四军师部参加革命的文艺宣传工作; 1939年又被调入延安“鲁艺”任教。后又被彭雪枫调回新四军从事木刻版画的工作。彭雪枫,一个新四军著名的将领,十分爱惜人才,对版画事业十分重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派刘岘到汉口筹办购买木刻刀、油墨、宣纸以及各种文艺书籍,在他的支持下创办了《拂晓木刻》半月刊,还举办过“五一”木刻展览会。在延安边区,刘岘勤奋挥刀创作出《驮盐》 《保卫河防》 《开荒》 《生产曲》 《打到鸭绿江边》 《收复一切失地》等30余幅木刻,他手拓了几十幅送呈毛主席审阅,不久主席为他题词:“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欢看木刻,刘岘同志来边区时间不久,已有了许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毛泽东” 。后来刘岘将其中“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一句印在《拂晓木刻》创刊号的首页上。

欢迎解放军(版画) 1949年 刘岘

  1942年,在延安举办了他的个人展览,展出有《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修窑洞》 《边区参议会礼堂》 《杨家岭礼堂》 《延安新市场》 《伏击敌人》 《反扫荡》 《黄河纤夫》 《望儿儿未归》 《延安溜冰》等50余幅。

  在刘岘的艺术人生中,最值得他回忆的是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全过程,从他接到毛主席和凯丰联名的请柬到三次会议的细节,令他终生难忘。第一次会上他见到了毛主席、凯丰、博古、洛甫、邓发、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午间一起进餐,毛主席将自己桌上还有半盘的炒鸡蛋送到他们的桌上,要大家多多加餐……午饭后又与刘岘聊起家常。毛主席对刘岘的家乡河南兰考县十分熟悉,毛主席对他说:“那个地方真是不毛之地,连年军阀混战,这样的拉锯战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啊!……”毛主席聊起蒋冯阎大战,奉军派系将领的名字一清二楚,问到岳维峻,刘岘答不上来,刘岘对毛主席熟知天下大事渊博的知识和超强的记忆力敬佩有加,惊叹不已。回忆起第二次座谈会上当时胡宗南正向边区进发,战局严峻,当大家向毛主席询问对目前战局形式如何看待时,毛主席从容地对大家讲:“地还是要种的,风还是要整的” ,“整风学习,不违农时,精兵简政,多余迁徙” 。第三次座谈会是在一天下午,大家发言后天色已近傍晚,在毛主席未讲话之前,先拍摄了那张永恒的大会合影,毛主席的结论性讲话是在汽灯下广场上讲的。在漆黑的夜晚,毛主席讲话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岘现场聆听,亲身感受到这难忘的时刻,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记忆。

  刘岘,他总是默默不闻,甘于做不为人知的事情,在延安时期,他为刘伯承的“合同战术”作插图40余幅,在大约一尺见方中要刻划上千个人物,以及各种武器攻坚场景,精雕细琢,惟妙惟肖,他也曾刻过一套当时流行娱乐的扑克牌,用木口木刻制作技艺,牌背面的花纹刻得精细有若发丝。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印刷厂主任技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美术馆经常看见他独自一人匆匆而过,只知道他在研究部工作,是一个甘于寂寞的研究学者。

  刘岘,75年的艺术人生,正如啄木鸟那样勤奋、坚韧、锲而不舍,新中国成立后,他仍然坚持刻木刻,创作有: 《高尔基》 《托尔斯泰》 《鲁迅》 《青年毛泽东》等人物肖像和“外国戏剧装潢插图”系列、“装饰小品”系列、 《啄木鸟》等,他自编自刻了《寓言百图》 。他对花卉情有独钟,刻有百余幅花卉木刻,他为郭沫若的《百花齐放》诗画集创作了郭沫若肖像及30余幅花卉木刻,是这本诗集中刻得最多的一位作者,最后101种花《其他一切花》也是刘岘所作,这是他花卉木刻中最经典的一幅代表作,他沉浸在百花丛中,与百花共舞,与百花漫游,他热爱艺术胜过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