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烈:他的画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栏目:画者
作者:程义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海风(中国画) 王盛烈

  王盛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又一位新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家。

  从王盛烈一生的艺术创作来看,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热爱关东这片黑色的沃土,是他艺术的信念,也是他创作的源泉。王盛烈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任务,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以现实主义为旗帜的中国画关东画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使传统的中国画与时代、与人民结合起来,表现民族复兴解放的历史,表现人民的理想和现实生活,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地与时俱进,作出了自己突出的奉献。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美术界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关联着王盛烈的名字。不论你是否喜欢他的绘画,在这个巨变的年代里,王盛烈在中国美术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王盛烈能够表现现代生活,能够表现他的艺术判断,他所走的路,他所画的画,正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反映。这种时代精神是我们最需要的。王盛烈的作品没有取悦于人,而是凭着艺术家的良心去画。王盛烈和他所开创的关东画派,追寻“鲁艺”的优秀传统,创作了很多艺术精品,蕴藏着极其丰富而浓厚的民族感情,为人民,为时代,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这有别于中国现代艺术中的现代派。

  鲁迅美术学院所传承的鲁艺精神影响着王盛烈,他曾经说过: “鲁艺是什么传统呢?艺术与工农兵相结合,艺术为人民服务,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尚的美好的精神食粮。我们的中国画就是在这个原则上、信念上成长起来的。 ”鲁艺传统和鲁艺精神滋养了王盛烈,他用自己的艺术生动诠释了鲁艺精神。

  王盛烈的水墨写实人物画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如《八女投江》 ,还有一类是现实题材的人物画,如《耕者》 《家乡的孩子》等。前者偏于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它是主题性、情节性的,有具体环境的,而且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英雄气概,他注入的是同仇敌忾的激情;后者偏于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他突出了非主题性、非情节性,省略了环境而集中刻画人物,在更大的概括幅度里面带着真挚的乡情,表现自己发掘出的平凡而真实的美。前者直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突出了英雄主义;后者关心平凡的人群,显示了平常心,反映了他的艺术的与时俱进。

  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中国画《八女投江》 ,是以人物、环境、细节的真实感,给人以惊喜、以震撼。王盛烈将笔墨融进新的内容,充分表达了新的意境。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及其后的创作能够见证:一个由他所做支撑的画派向现代中国艺术流派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画派的进程;一个地域性画派走向并汇入中国美术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从美术方面形成现代民族精神意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水墨画来折射并表现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王盛烈在中国画演进与时代巨变中所承担的文化重荷,其中所呈现的艺术精神恐怕远远超过其水墨画技巧上的价值。

  以王盛烈等为代表的东北鲁艺(鲁美)画家群体,在以后的几十年内代代相传,把反映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抗争、走向胜利的壮丽历史,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王盛烈在创作过程中按规律办事,从生活到习作、创作,人物有原型,有写生,环境也有根据,而且构图是严谨的。

  倘若要深入了解中国画家的艺术精神,王盛烈提供给人的信息,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画家都要丰富,都要多姿多彩。从一定意义上讲,王盛烈是一位纯粹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的遭遇升华了,变成了民族的感情、时代的感情。在他的作品里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相信,一位健康的中国画家能够具有王盛烈这样的艺术精神,然而不是所有健康的画家都具有王盛烈的背景、视野,王盛烈创作的先决条件。因为在其背后,隐含着王盛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强烈的体认。

  王盛烈的艺术历程,他对现实主义的执着、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无论是对过去和今天中国艺术的价值判断,还是对未来艺术的发展之路,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