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
栏目:新思享
作者:陈小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一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创新创造的主体以及发展的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一名文联人,对于怎样坚定文化自信、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进步、发挥文联的引领作用、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发挥文联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道,“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了2019年脱贫攻坚行动令,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打好“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战役,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为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奠定扎实基础。欲塑其形,必先塑其心,文艺工作虽然无法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之中,但经济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所谓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体现了这一道理。医者治其形,文者治其心,文艺工作既能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又能提升其文化素养。文艺工作者应当去感同身受扶贫对象的所思所想、生活工作,才能创作出能激发其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的作品。

  讲好贵州故事

  近年来,贵州省文联紧紧围绕“出精品、出人才” ,大力扶持文艺作品。2011年,由著名作家、编剧欧阳黔森编剧和制片的30集电视剧《风雨梵净山》、30集电视剧《奢香夫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2015年,作为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八套播出;2018年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在贵州都匀拍摄的《星火云雾街》,获得了当期最高电视收视率;现正在紧锣密鼓拍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和《花繁叶茂》,《伟大的转折》拟于9月份在央视八套播出。

  雕塑家李刚2017年创作了《时代楷模文朝荣》 ,这部作品入选贵州“双百”创作工程并获优秀奖, 201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继《时代楷模文朝荣》后,他再次创作《南仁东》 。他创作当代贵州可歌可泣的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就是要引领人们向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许多多的贵州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天职。

  构筑贵州“精神高地”

  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或固定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类聚集体,基于该生活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特征影响下,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格以及思维观念的集合。所以谈到文化就一定离不开该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征。而贵州这一地域,地处亚热带,山地崎岖,地形复杂,带来的必然就有历史上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等劣势,不过这并不妨碍贵州“要致富,先修路”的决心,贵州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级行政区。每一种在数千年时光中塑造出来的地域文化,必然也有它优势之处,贵州这块土地孕育了众多的民族,所以它形成的地域文化必然是多元而又独特的,这些可以体现在其民族建筑、服饰、饮食等各方面,这大大带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贵州也有着历史人物赋予的历史沉淀,比如“心”学大师王阳明创造的“心”学文化,在明朝200多年历史中,王阳明可谓治世之臣、旷世奇才。“心”学文化也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历史,甚至影响着世界的哲学史。所以贵州人的“文化自信”是有迹可循、有据可凭的,这些就是构筑贵州人“精神高地” ,展现贵州形象,助推贵州经济科学发展的底蕴。而文艺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这种“文化自信”的先锋责任,充分了解、熟知贵州这块土地上承载千年的历史,贵州人在历史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再以文学作品这一载体传播贵州文化的精神内涵,向全世界展现贵州形象,从而提升每一个贵州人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

  新时代春风浩荡,新征程斗志昂扬。我们要深刻理解坚持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讲好贵州故事,展现贵州形象。同时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全省各行各业,转化为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坚定信念,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创新进取、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