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空了与中国画报的不解之缘
栏目:聚焦
作者:萨共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民族画报》创刊号

  萨空了(1907 - 1988)是20世纪中国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早在1925年,在他18岁的时候,就开始为报纸投稿, 20岁时正式从事了新闻工作。萨空了的一生不仅从始至终热爱新闻工作,同时他还致力于对画报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关画报的资料,还曾担任过多家画报的主编,在燕京大学新闻讨论周上,他作过有关画报历史的学术报告。新中国成立后,萨空了参与策划过多家画报的创办工作。

  《北洋画报》于1926年在天津创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 《北洋画报》的创立与兴盛伴随着民国时期天津城市化的进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吴秋尘接替刘云若主编《北洋画报》后,萨空了即成为《北洋画报》的特约撰述。据统计, 1930年至1935年,萨空了以本名或以“无聊”笔名累计发表文章105篇。其中1931年10月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北平抗日另讯》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报界的抗日行动。1927年,萨空了兼任《北京晚报》副刊《霞光画报》 (周刊)编辑,1929年后任《大公报》艺术周刊主编,兼任《世界画报》主编至1935年。1931年3月,萨空了在燕京大学新闻讨论周作了题为《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的讲话,此文后刊载于该校新闻系刊《新闻学研究》上。他在文中曾说:“是以过去四十余年来,中国之画报可谓毫无贡献于中国社会。社会人士除富有资产者外,亦罕有人对画报感觉需要……”他遗憾这一对社会宣传有力的刊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也与新中国成立后,萨空了为什么花费大量精力参与画报活动不无关系。

  1935年应上海《立报》创办人成舍我邀请赴上海《立报》工作,上海沦陷后, 1938年4月1日,萨空了在香港创办了香港《立报》 。1939年至1949年,萨空了先后在《新疆日报》 《新蜀报》 《光明报》 《华商报》等报社任职。1949年5月,萨空了受民盟中央之命协助胡愈之参加了《光明日报》的创办工作,是这家著名报纸的创办人之一。萨空了在《世界日报》工作时,他主编的《世界画报》就曾以附页的形式出现。萨空了从1935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活跃在新闻战线上。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萨空了被任命为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同时筹办《人民画报》 ,萨空了提议翻译出版《人民画报》民族文字版——副刊,副刊由民族出版社编辑,专门刊登反映民族地区情况的图片。副刊一经出版,就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甚至有不少少数民族群众把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图片,从副刊上剪下,贴在自家的墙上。

  1951年,还在处于筹备期间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酝酿一本以连环画为主要内容的美术期刊,在时任社长萨空了和总编辑朱丹的共同努力下,半月刊《连环画报》创办成功,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先生为刊物题写了刊名。1951年5月27日, 《人民日报》对即将出版的《连环画报》做了报道:“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一种《连环画报》半月刊,以连环画为内容来出版期刊,这还是创举。对广大不识字的和识字不多的劳动群众进行教育,各地应帮助这个刊物的发行推广。 ”当时的《连环画报》以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为主,出版形式多种多样,是当时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 《连环画报》一度每月发行46万册,这个数字当年在国内是破历史纪录的。

  1952年,中央批准成立民族出版社不久,萨空了便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民族出版社社长。民族出版社成立之初,除了翻译出版有关党中央的政策文件外,还用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4种文字出版《人民画报》民族版副刊。

  1954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1954年7月民族出版社第11次社务扩大会议上,讨论制定1955年选题计划时,萨空了社长确定的选题方针为:仍以翻译出版国家政策法令、政治图书为主,除继续翻译出版《人民画报》外,在萨空了等同志的建议下,拟出版一种专供少数民族阅读的画报,即《民族画报》 。同年10月,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了民族出版社的申请, 1955年2月《民族画报》创办,以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文出版,均为双月刊。萨空了请周恩来总理为民族出版社题写了社名,同时为《民族画报》题写了刊名。在《民族画报》创建初期,为了工作的需要,从人员上保留了中央民委参事室的庄学本、马鼐辉、林国志等同志,并从《人民画报》调来吴明墀, 《解放军画报》调来狄源炝,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来李仲魁、石仲仁等同志,同时,将《西北画报》 (西安)从领导黄修一到编辑、记者以及暗房、资料、设计人员等一并调入北京,共同筹办《民族画报》 。由此,当时中央领导对《民族画报》民族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萨空了同志的努力可见一斑。

  在《民族画报》创刊初期, 《民族画报》是民族出版社下属的一个编辑部,当时萨空了任民族出版社社长,他对《民族画报》的出版发行非常关心。“从上世纪50年代起,画报社每年在春节前后,趁记者还未出差都在北京的时候,召开全体业务人员参加的采编会议,萨社长只要没其它特别重要的会议,每请必到。 ”从新华社调到《民族画报》的郝纯一说。“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正因为如此,国家创办了《民族画报》 。在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专门为少数民族办一个画报。因此你们的任务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 ”萨空了这样对大家说。 《民族画报》一直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己任,带有较强的政策性。迄今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本专门介绍少数民族的画报。

  在《民族画报》工作人员眼里,萨空了是一位谈笑风生、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的长者。萨空了对于《民族画报》的报道和主要选题,对将要刊登的稿件,特别是重要的稿件,他都要亲自审阅,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修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画报社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或困难,只要是找了他,他都会安排时间及时帮助解决。

  《民族画报》编辑部的记者常常能拍出一些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好照片,但因报道的篇幅有限不能全部采用,萨空了感到十分可惜,便建议出版一些反映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画册,专题画册经国家民委批准开始出版。首先,在画报编辑部内设立了画册编辑部,并出版了大型画册《伟大的祖国》 ,后来出版的画册,多是配合各民族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之后还专门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画集丛刊》一套计17册。 《民族画报》从创刊初期发行4万册,以后逐渐增加到15万册左右,最多时达到过22万册。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民族画报》与《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并称“新中国三大时政画报” ,这些都与萨空了的领导分不开。1978年,萨空了被派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在那里他又创办了《人民政协报》 。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收到《民族画报》 7月号刊。这是经我审稿的最后一期。从1974年1月, 《民族画报》复刊起,共办了4年零7个月。在风风雨雨中,这也是此生可纪念的事。现在是告一段落了。 ”真切地表达了他对《民族画报》的关心。

  综上所述,萨空了在他的一生中,与中国画报的成长休戚相关,虽然他早年开始参与画报的工作,是因为热爱画报和生活所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他逐渐对画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萨空了先后接手了《人民画报》的领导工作,创办了《连环画报》 《民族画报》 ,并且一直参与这两个画报审稿工作。在他领导《人民画报》期间,他不仅对《人民画报》的报道内容有具体的指导和措施,而且他还关注着《人民画报》翻译工作,他直接建议成立了少数民族自己的画报,也就是后来与《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统称中国三大画报之一的《民族画报》 。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因工作需要他被调离民族工作岗位,但在此后一直关注着这两个画报的发展。1985年2月, 《民族画报》创刊30周年时,萨空了年事已高,行动已不太方便,但他还是来到民族文化宫参加了庆祝活动,并在这次活动中高兴地说:“ 《民族画报》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有10多个民族的50多个采编人员,说明后继有人。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可以说萨空了的一生,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但是他的一生一直与中国的画报有着不解之缘。

  (作者系萨空了之子、民族画报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