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探求不断线的风筝!”
——中国美术馆办展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春雪(纸本水墨设色)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如作品中绝无抽象,不写意,那便成了放不上天空的风筝。但当作品完全断绝了物象与人情的联系,风筝便断了线。我探求不断线的风筝! ”吴冠中的名言成为他百年诞辰展览的主题——4月25日,时值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百年诞辰,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分为“生命之本” “自然之意”“纯真之心”三个板块,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57件、清华大学藏1件,共58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吴冠中生前颇为推崇鲁迅精神。他创作的《野草》 ,画面中是鲁迅神情安详地长眠于野草丛中。鲁迅文字中的生命意识引起了吴冠中强烈的共鸣。故而,在吴冠中的很多绘画中,都有一种隐喻性和象征意味。

  大自然更给予了吴冠中无穷尽的创作灵感。中国传统画学思想中有“道法自然”之论,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明代画家王履也提出过“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主张。概而论之,在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始终将自然物象和心灵景象混而论之。自然的美,需要用眼睛发现,需要用心感受,才能创作出艺术作品。吴冠中在文章中曾谈到他对苏州留园的记忆:“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惑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 ”吴冠中在创作中更为留意自然本身的形式美,从中寻找创作的启发。

  上世纪90年代后,吴冠中的创作进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让观赏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的纯真之心。

  在吴冠中的抽象画探索中,很多视觉形式并非完全是由生活中得来的,还有一些是梦境、想象,或者是情绪的灵感,诸如《欢乐的梦》 《天外来客》 《书画缘》 《恩怨》等。事实上,吴冠中一直在强调“风筝不断线” ,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造化与心源、物象与心象,经由他那颗纯真之心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风筝不断线,是贯穿吴先生艺术生命始终的线”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从吴先生的作品中,领略其一颗永无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条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之路,一根连接着传统、紧系着生活的乡愁之线” 。他透露,中国美术馆新馆建设和馆藏精品陈列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届时也将为吴冠中捐赠作品建立专门的陈列厅,让公众始终可以近距离欣赏他的艺术之美。

欢乐的梦(纸本水墨设色)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