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我画是“我”
——读《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
栏目:书论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马书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早在马书林先生致力于戏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时,早在他在人生的盛年开始展出多年积累的中国画创作时,他就曾多次言及:“我画的是我” ——他的作品主要不是画花、画鸟、画猫、画戏,而是画“我” ——画自己的独家体验,画自己的个性情感,“那些京剧人物也好,花鸟也好,只不过是表现画家的个性情感的符号或载体” 。

  而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付梓面世,主题亦定为“我画是我” ,这不仅是马书林作为知名美术家的创作思想的结晶,更是他作为美术管理者和美术教育家,数十年在美术界耕耘的成果集合。

  本套文集分“创作漫谈”“艺术评论”“艺术教育”“缅怀师友”“评论”“ ‘书林写意’展览纪实”“研讨会纪要”“访谈”“美术馆建设”“展事发言”“马书林年表”等多个章节,收录了马书林关于美术创作、美术馆建设管理以及美术教育的随笔、访谈、评论、交流、研讨等方面的文字约50万字,配以其历年创作精品及参与重大美术活动的精彩照片,较全面地反映了马书林的美术观,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在美术管理和美术教育领域作出的贡献。

霸王别姬 马书林

  一次次奔向新的视觉形象彼岸

  在这套文集的前言中,马书林开篇就为自己的艺术“定调” :捡拾零碎时间,在宣纸上任意涂抹,已成为一种“谈道自娱” ,原本是宣泄心绪的习惯却成为调整心态放松神经的享受。淡泊名利之后,也就心无负担,笔无缚重,无拘无束,随意洒脱地“无章无法” ,“肆无忌惮”地胆大妄为了。

  “本素以观书习画自得其乐,却于不经意间投身于管理工作。每当事务缠身分身乏术之时,真渴望隐居书林,耕耘墨田,放浪泉石,品藻花鸟山水,游戏于翰墨书画之中。 ”马书林说。在《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中,“创作漫谈”“艺术教育”等篇章,马书林用十数篇文字,将自己的艺术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艺术评论”“缅怀师友”等章节,他追念张仃、力群、吴冠中、邓伟、宋雨桂等诸先生的生平往事、与他们的交往点滴,他读杨成国、董浩、陈苏平、李老十、梁秋克等人的画作,从中感悟师友同道在艺术探索上的“闪光之点” ,这不仅是个人交游的记录,更具有当代美术史的基础史料文献价值。

  “伏身画纸数年,已从‘有了才画’的必然王国到了‘画了才有’的自然王国。朦朦胧胧肆意涂抹之时,洒洒脱脱于梦醒梦幻之间。在任意泼洒水墨间泉涌视觉修养,常常无酒自醉,心血奔涌,昏昏然信马由缰。工艺设计图案规律,装饰绘画的美理法则,中国画布局章法,无不在涂抹中争抢逾越矛盾冲突,隐约间左右作画心态,工笔写意也就全无界限了。作画就是不断平衡画面不断出现的矛盾的过程,纸面上不经意间出现的水墨干湿浓淡符号常激发心中灵感,一次次奔向新的视觉形象彼岸……”在诸多媒体的访谈文章中,马书林展现出一位美术家在中国画创作与学理上不懈探索的形象,而在“评论”“ ‘书林写意’展览纪实”“研讨会纪要”等多个章节中,则清晰勾画了一个在美术创作者、理论家、史学家和观众眼中的马书林的“自我” 。

  “再行深造” ,得天独厚的艺术滋养

  “2004年调入中国美术馆……新的平台,新的人文环境,尤其是能开阔视野,与国内外一众高人交流对话、学习切磋,提高艺术修养的机遇极具魅力。……工作平台得天独厚,观史、观人、观画大开眼界。出访多国,对外交流,洽谈展览,策划展览,精品收藏,学术研究,浏览经典,增长理论知识和视觉修养,宛如大学再行深造。 ”马书林说。在“下册”中,作为一名负责中国美术馆众多繁杂事务的管理者出现的马书林,其形象是逻辑清晰、严肃负责的,那是一位优秀管理者所具有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当然,这也是他的“我” ——他把美术馆的管理工作视为“再行深造” ,更从中得到艺术的滋养。

  “分管展览工作,大家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清晰思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使美术馆展览充满学术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令人赏心悦目;分管收藏工作,深知国家美术收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作中广开渠道,扩大视野,不失时机;分管国际事务,主动把握契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话,扩宽文化视野” ——本套文集的“下册” ,侧重于2004年至2016年马书林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分管展览、收藏、国际交流等领域,所参与的100余场重要展览活动及美术博物馆学建设方面的思考。在这些章节中,可以看到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重要美术展览展示机构,自新世纪起历年举办的重要展览活动的主要情况、展陈亮点、文化影响,特别是能够管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馆加大馆藏力度、充分开发藏品资源、加强精品意识、推出品牌展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开创性举措和不懈探索。

齐天大圣 马书林

  蓦然回首,一片初心

  2016年末,马书林从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任上退休,开始了以绘画创作为主的新生活。“我对生活无太多奢求,妻儿对生活亦无过多奢望,这使我心态很是平和轻松。随年事增长,对哲理人生更有新识,心态平淡别无所求,唯愿家人平安幸福。 ”在书中,读者亦能够一瞥他当下,作为一名纯粹的艺术家的“我”之自足:“工作之余,嗜好即是不断拾捡零碎时间,反复进行水墨实践,释放心象。如今,纸充,墨饱,彩丰,画具十足。因而作画时心绪释放全无障碍,涂来抹去美哉快哉。不知不觉自己得意的画与失意的画大大小小已堆积数百。 ”“自退休后我更加珍惜人生旅途中的亲情、友情,更加珍爱中国画创作……要做的事情仍很多,但画画仍是我的最爱。笔中有情,墨中有趣,从绘画过程中我享受到了快乐。 ” ——从美术创作到美术管理又回归美术创作,蓦然回首,马书林还是马书林,就像他定下的书名一样。

  在这套文集中,马书林阐述了自己的独家体验,抒发了自己的个性情感——简而言之, 《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的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美术的个案创作、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当代中国美术博物馆界和美术管理方面值得汲取的做法与成果,更直接指向了全面展现中国当代美术生态的可能性。

  其实,这套文集的英文名看似更能直抒马书林之胸臆:“My Words” ——那些“他的言语”里,除了彰显美术史和美术学术研究的价值,更有一个“他自己” :“我并无用生命照亮水墨画艺术某段历史之抱负,只希望能将一幅幅使自己心怡的心象变为可视的图像,能给人们带来一点点悦目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