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江丰
栏目:版画先驱
作者:王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丰(1910年—1982年)

  江丰是鲁迅举办“木刻讲习会”13位学员中的一位,当时名为周熙,笔名介福。1932年,他和艾青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会” ,曾得到鲁迅20银元的捐赠。当江丰和艾青等人被国民党非法拘捕后,曾联名写信向鲁迅汇报在狱中继续斗争的情况。鲁迅在当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得介福、伽等信。 ”证明此信收到。鲁迅后来谈及此事发出愤怒的感言:“说起‘木刻’ ,有时即等于‘革命’或‘反动’ ,立刻招人疑忌。 ”

  出狱后,江丰继续从事木刻活动,先后成为“铁马版画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的主要骨干。在抗日战争前夕,江丰曾参与“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筹备工作,展览后因抗战爆发而夭折。他随身携带200余幅木刻,从上海出发沿途展出,到达武汉又征集一些作品,共300余幅,以胡风主持的《七月》杂志的名义,在武汉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战木刻展览会。1938年,他随身携带200余幅木刻奔赴延安,将木刻的火种带到了延安,在延安城门的墙壁上到处可以见到抗战木刻作品。江丰在八路军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任《前线画报》的主编,后来担任“鲁艺”美术系主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负更加繁重的美术领导工作,先后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和华东分院的工作,为中国新兴版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江丰被推选为名誉主席。

出发(版画) 1937年 江丰  

  江丰是一位有坚定信仰的革命者,他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尽心尽力,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直战斗到他生命最后一刻——在一次美术座谈会上兴奋发言时倒下。

  当我翻阅江丰早期的木刻和他的许多美术理论著作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他原本就是一位出色的版画家,一位有美术素养的美术理论家。江丰的木刻创作经历了“讲习班”“铁马”和“鲁艺”三个时期。“铁马”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代表作有《母子们》 《何处是家》 《码头人》《向北站进军》等。“鲁艺”时期以反映延安地区人民新生活为主题。江丰到延安以后,敏锐地意识到过去的木刻存在着严重的“洋味”倾向,自觉提出了要创作具有中国气派的木刻作品,以满足中国老百姓的审美需求。他带头创作了《保卫家乡》的大幅年画,拓印40份张贴到农民家中。在“鲁艺” ,他提出成立年画研究班,培养了一批从事木刻新年画的作者。在发扬民间美术传统、推动木刻民族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江丰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探索者。

囚徒(版画) 1940年 江丰

  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除了在艺术创作上勇于探索外,还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也就是两手都很过硬——一只紧握刻刀画笔,一只紧握写作之笔。江丰的美术评论颇丰盛,出版有《江丰美术论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论印象画派》 《西洋名画欣赏》等著作。他从王琦、黄永玉保存的外国画集资料中编印了一本《法、英、意、美现代木刻选集》 ,在序言中他写道:“这些刻法和风格多种多样的木刻,虽然一般题材内容比较平凡,在艺术上也并不是完善无缺的,但仍不失为优秀生动和富于独创性的好作品。 ”江丰十分重视版画艺术的独创性,他认为版画不必接近于其他绘画。1956年“墨西哥版画展”在我国展出时,他极为赞赏,认为墨西哥版画创造了独特的版画语言。

  江丰的理论素养还表现在他对学术的执着和科学的态度上。在1956年那场法国印象派大讨论中,江丰撰文《印象主义不是现实主义》参与了这次大讨论,他对王琦撰写的《印象主义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一文做了如下评论:“你这篇文章写得很漂亮,说理性强,但是在对待风景画问题上,不要把‘现实主义的风景画’这个概念说的太绝对化,否则在理论上要吃亏的。 ”江丰的意见是中肯的,在风景画题材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界限本来很模糊,不能形而上学的简单化,在理论上仍然要坚持历史辩证观点来看待历史的艺术现象。

对青年学子,江丰既热情又严格。1979年春,他在为《五月版画会作品选辑》所写的前言中动情地写道:“是的,我确是感到非常高兴,非常高兴——我想,尤其是当年接受过鲁迅先生的熏沐,受其素炙,而至今尚健全的我国第一个版画团体‘一八艺社’的成员,以及他们的同代战友,当得知‘五月版画会’的诞生,看到在襁褓中的峥嵘头角,一定会从心底萌生出发自肺腑的钟爱,一定会具有鲁迅先生书写《答客诮》诗句时那样的自豪感——由于确认后继有人,从而洋溢着无比的欣慰—— ‘五月版画会’的年轻朋友约我为这本选集写篇前言,我虽在病中也义不容辞,因此,只好说了这么一些卑之无甚的高论。 ”江丰不顾重病,为青年撰写序文,在他不幸去世的那天,他还在与朋友商议为《1981年版画年鉴》撰写前言的有关事宜。江丰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正气凛然,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