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钟涵:
不断寻求和发明更佳的油画语言
栏目:聚焦
作者:曹意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爱桃花(布面油画) 靳尚谊 

  具有深厚的写实功力与质朴的生活气息,更反映出老艺术家们对当下的艺术现状所表现出的冷静思考——这是正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名家足迹”系列艺术展之“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带给观者的突出感受。

  靳尚谊与钟涵是我国油画界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了新中国第一批历史画,其中,靳尚谊的《十二月会议》和钟涵的《延河边上》已然成为我国现代油画经典。展览展出的作品选自他们平常的创作,涵盖其半个多世纪所画的人物肖像以及风景写生、创作或创作草图,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各自的面貌。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靳尚谊和钟涵一起共事近六十载,前者曾任该院院长,后者原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们携手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油画创作人才。从二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见,其起步皆始于学习苏联油画,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就整体面貌而言,靳尚谊趋于变化中的古典优美,而钟涵立根于相对恒定的象征壮美。相较之下,靳尚谊绘画偏重于清晰的线性形体塑造,而钟涵绘画则倾向于明暗块面的涂绘式造型。这两种相异的油画模式正好映射出欧洲油画史的两条相辅相成的主线。因此,将靳尚谊和钟涵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展于一厅,对观众赏鉴油画具有特别的意义。

  油画源于欧洲,有其基本的艺术语言。与中国画的暗示性再现方式相比,油画更加注重形体、体积、空间与色彩。可以说,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从提香至法国印象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油画已成为一种以色彩塑造形式、体积与空间的艺术。这是油画的世界性本体语言,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油画家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手段。靳尚谊与钟涵开始学习油画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要是通过苏联这一窗口或部分欧洲印刷品了解油画,这使他们对油画本体质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即走出国门去研究西方油画,开始系统地考察欧洲杰作的原作,从视觉的角度更加深切地把握油画发展史。这为其创作注入了新的养分,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绘画观念,也提升了他们创作水平。靳尚谊的人物造型更加着力于形体与边线的处理,既厚实又灵动,且富于现代感,呈现出典雅的特征;而钟涵的油画则强化了明暗与笔触的融合,追求粗犷豪放的画面效果,使暗示性本身构成绘画的主题要素。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人的创造,而新的创造必须源于往昔伟大杰作所形成的品质基准。传承出新是艺术家面临的永恒悖论。靳尚谊、钟涵深入研究欧洲油画,即以创新为旨归:充分掌握油画本质语言,依据个人的禀性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中国油画。

  靳尚谊与钟涵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题材选择,而且主导着他们的技艺发展。虽然两位都画人物与风景,但他们各自锁定了自身喜爱的题材与主题,并以相应的绘画语言充分表现个人的偏爱,而题材和表现语言的选择也显露出两人各自的美学情趣。

  靳尚谊的作品大抵以人物肖像为主,他借助历史的、当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物尝试油画的各种语言,从古典方式至印象主义直到平面化的线性处理,无不囊括,旨在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塑造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他画中的新疆人物,形象结实、构图稳固,于庄重中透露优雅;他画的历史人物,笔触苍茫,仿佛笼罩着时间的印痕。而他所画的身边人物肖像,采用多变的形式,或以线条构形,在平面的形体刻划中寓以生动的笔触塑造,或以近似点彩的笔触建构形体,凸显油画笔触的触感和色彩的细腻转化。他总是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创作意图而采纳相应的油画语言,然而在这变化之中始终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质。

楼间急雨(布面油画) 钟涵

  钟涵笔下的恒常主题是人与自然的艰苦关系,他用凝重的笔触和浓重的色彩,表现人与黄土高原、人与黄河等自然艰苦环境拼搏的精神,表现人类坚强不屈的悲壮气概。这两种视觉再现表达了对人和世界的不同旨趣,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形态。在靳尚谊的画中,形式清晰,线与色皆在界定人物和事物边线与内在体积,所塑造的形体可感可触,整体画面结构清楚朗畅。钟涵作品的画旨与此形成鲜明反差,一切形体融化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之中,借助风、云、烟、火等不可触摸的形状增强笔触在画面上的运动感,创造浑然一体的视觉撼动。其浓黑厚重的画面中,常常以些许跳跃的亮色导引观者之眼,于其构图的整体上下文中去读解具体的形式。正是出于这样的暗示性绘画观念,他在画人物时往往选择背面,以宽大的笔触加以塑造,象征人性的铁铸般的脊梁之柱。

  绘画旨在形象地表现思想,思想性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思想观念或题材虽然重要,但必须以绘画本质语言赋予其价值或审美品质,油画的好坏即取决于此。靳尚谊与钟涵所走的油画道路不同,但他们对油画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秉持着相同的判断标准,这是激励他们不断自我更新的源泉。他们虽已年届耄耋,却依然葆有旺盛的创作活力,其艺术生命力正是来自其长期不懈锤炼的绘画技巧与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无限好奇心之间所保持的幸福平衡。没有这种平衡,无人能成为出色的艺术家。技艺是画家必须谙熟的,必须越钻越深,而好奇心则不然,必须越来越宽广。技巧是满足无限开阔的心灵好奇的手段。正因为如此,他们依然求索不息,不断寻求和发明其创作所需的更佳油画语言,以臻更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两人的作品展给予我们的最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