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自然交融的诗意境界
——访水彩画家丁寺钟
栏目:画者
作者:张世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徽州系列·桃源雪月(水彩)  丁寺钟

  近日,“风生水起——当代中国水彩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代表性水彩画家的画作,展示了自2012年以来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脉络。水彩画家丁寺钟以其扎实稳健的功力,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作为中年实力派画家的代表之一参与其中。

  在水彩画创作的初期,丁寺钟以偏于写实、颇有个性特色、颇具情致和神韵的作品,受到画界的好评。但他不满足于此,在逐渐吸纳抽象因素,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中,走向意象创造。他曾数次“深扎”乡村,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行走,在淳朴的人文氛围中生活,注重写感觉、写印象、写记忆、写情绪,创作出许多意韵独特的水彩画作品。

  驻村写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祖源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的西南部,距镇区7 . 6公里,有270余户, 900多位居民,是一个典型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山村。村子以朱、项两姓为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钟情于徽州文化的画家,徽州的风物人情一直是我创作的灵感及源泉,也是我心中的净土与圣地。每次去徽州写生采风,都有着朝圣般的心情。 ”丁寺钟说。

  驻村写生时,行走和画画是丁寺钟每天都在重复做的事情。“每日带上画具穿梭在山间小道,找寻与灵魂深处碰撞的景象,怦然心动时便停下脚步,酣畅淋漓地作画。夏日的雨季,很难表现,光影变化莫测,幻化无常。 ”丁寺钟说。正是这种独特的美让他兴奋感动,有创作上的冲动。

  随着心物交游的深入,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物也不断激发出丁寺钟新的感悟。徽文化是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结合的产物,既重商又坚守家园。徽州商人把行走天下赚来的钱用于故乡修路架桥、办学济贫,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守者敬畏山林,与自然和谐相处,经营着一方天地,教育子孙传承文化与美德。丁寺钟直言:“祖源村的村民淳厚质朴,他们对生活的不争、知足、感恩,不抱怨且与人为善的态度,一直感动着我,始终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芒,这种感动必将影响着我作画做人。 ”

  在祖源的实践和思考,让丁寺钟对于深入生活的意义有了深刻体会,“画家观照体验自己所热爱的创作题材——自然风景与风土人物,了解得越深刻,便越能找到升华创作灵感的开关” 。画家对题材的偏爱与执着,正是“深挖井”式的创作方法。有了对创作题材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热爱与激情,也形成了画家对描绘对象的情感依托。“这种依托正是画家的精神取向与价值判断。有灵感,有热爱,有价值判断,再对创作对象进行提炼、概括,探索与之相应的技法语言,便一定能创作出‘走心’的作品。 ”深入生活的写生成为丁寺钟的“创作秘籍” 。

  意象水彩:虚实相生,抒写性情

  面对自然与生活,画家如何去表现,也直接影响到创作方法和技法风格的形成;面对客观物象,如何把握水彩画材料与媒介的特性,是顺其自然寻找生活情趣,还是重主观感悟表现精神内涵,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场感的直面体验与快速判断对画家的技能和观念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这是写生的魅力所在。写生对丁寺钟而言不只是单纯面对自然景物的创作,他采用传统中国画家“目识心记” —— “在场”的看与“不在场”的画相结合的方法。这里的“看”可以是定点的也可以是传统中国画“移步换景”式的,“写生是一种对自然的理解、感悟并将其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最重要的不是对自然外在的‘形’的描绘,更不在于‘像不像’的问题,关键在于触景生情,画出对象的神韵,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物象的真情和感动” 。 《周易·系辞》中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这样对“意象”的说法,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中,更是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观物”“尽意”都在强调作为创作主体的能动性的展示。丁寺钟的水彩画创作便是取自然之象抒写自我之真情。

  丁寺钟的画不像一般南方画家的精致,他那豪爽的性格,透过其作品的流畅洒脱、气势宏大展现给观者。作品《雨季徽州·祖源人家》中,远处的青山在一片氤氲雾气中若隐若现,近处密集排列的房屋与青山对望,一种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味迎面而来。徽派建筑是丁寺钟水彩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简洁的线条,淳朴的色块,白墙黑瓦跃然纸上;攀爬在这些老屋墙壁上的藤蔓,生在墙边枝繁叶茂的树木,无不在诉说着这些屋舍、这片土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过往。对空灵的月夜的描绘似乎是一种执念,月光下静谧的乡村成为画者宁静心灵的写照。在具象与抽象、虚与实的统一中,丁寺钟传递着自己对时间与空间、对现实与历史、对人与自然的体悟。

  “他凭自己的技巧,更凭自己的悟性处理画面,语言似行云流水。他的近乎抽象的意象水彩画也与西方的许多抽象画不同,有东方的、中国的情韵,有激越不失沉稳、狂放不失严谨的气度。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早期偏向写实的水彩画与他近几年来较为抽象的创作,虽然表现手法迥异,但精神趋向却一脉相承:追求一种境界,那是他心灵与自然交融的一种诗的境界。对艺术家来说,两种品质最为可贵,一是创造性的思维,二是诚实的劳动态度。在丁寺钟身上这两者都具备。 ”评论家邵大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