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新风扑面
——上海书协创新工作思路
栏目:新风尚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上海市书协换届之后的第一次主席团会便推出主席团自律公约,公约中说,“以诚相待,有不同意见当面交流,不背后议论” ,“不与会员争名誉,作品不参加由上海市书协主办的各类评奖活动” ,“远离江湖气、铜臭味,不为低俗书法活动站台” ,“以集体利益为重,海纳百川,任人唯贤。坚持回避制度,公正评审,不搞个人小圈子” 。新一届上海市书协以一份自律公约而非宏伟蓝图开启履职之路,为书法界树立了新风正气。

  近年来,上海市书协在组织活动、团结书法工作者、提升地方书法水平等方面做出了成绩。比如,去年春节前夕举办的上海春联大会,约稿涉及港澳台,大会不仅展出春联,还邀请百位书法家现场写春联,中小学生以知识竞答的形式学春联,国人与海外友人、百岁书法家与小学生互赠春联,大会安排细致周到,活动进行有条不紊,书法家统一红色唐装为活动添彩;今年8月,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上AI智能机器人“小度”讲解员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一场会说、会动、好听、好玩的展览赚足了眼球……上海市书协以一种开放、自信、包容的姿态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尤其在网络思维、模式出新、科学办会三个方面的表现甚为突出。

  把协会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之下

  上海市书协利用微信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多的三大优势,借力互联网开展工作。

  首先是宣传协会。据上海市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介绍,为解决协会工作人力不足问题,聘用兼职采编人员近三十名,几年时间把采编团队打造成一支集采访、评论、调查、研究与策划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成为上海市书协的“智囊团” 。为此上海市书协还为采编人员开办研修班,集体赴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联、中国对外文化集团、798艺术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机构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学习,形成《上海市书协展览活动策划方案》 《上海市书协新媒体建设方案》两个调研报告。这些学习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市书协新媒体宣传报道的辐射力。上海市书协微信公众平台开通3年多来,推送内容全年无休,目前共有粉丝近11万。

  其次是方便会员。上海市书协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了收费、查询、报名和投票四大功能。就收费而言,会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缴纳会费。潘善助说,这些功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有效地消除误解。如对于各类评比,可以在公众平台上及时公布评审过程,公示入展、入选名单,公布评委感言。“不遮不掩,把协会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之下,大大减少对所谓暗箱操作、裙带关系的质疑” 。此外,上海市书协还利用互联网在举办各类展览时实行专家导览、现场直播;开展免费的大师班讲座,观众实名制报名,扫码进场,满足大众对书法审美的需求;实现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线上展出也拉升了线下展出的人气,如第九届上海书法大展开幕式到场观众超过1000人,展出7天,展厅观众超过10000人。微信公众平台还可实现立体宣传,展前、展中、展后,图片、文字、数据、视频全方位立体推送。如青少年春联微信展,活动页面点击量高达820万。

  在吸收观众、留住观众、涵养观众上下功夫

  近年来,上海市书协主办的展览活动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作品的无声展示,活动形式多样——诵读吟咏、文人书房、舞狮助兴等方式凝聚了人气,扩大了上海市书协的影响力。2017年,由上海市文联、虹口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书协、虹口区文化局承办的“相约七夕甜爱一生” ——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不仅整合了上海市文联、市书协、市作协、市视协和市民协的专家力量,还得到了虹口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聚合。当天,活动汇集了赵丽宏、印海蓉、韩天衡、刘小晴、周志高、戴小京等文艺名家,上演了《月圆花好》 《康定情歌》等精彩节目。其中,作为活动环节之一的“诵读吟咏” ,展示了第六届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就著名作家赵丽宏所撰的《七夕赋》进行创作的书法作品,由著名主播、侧耳创始人印海蓉现场配乐朗诵,完美展现了书法与姊妹艺术跨界融合的魅力。2017年,上海市首届篆刻艺术展不仅推出专家导览,还与家具公司合作在展厅设置“文人书房”让观众现场体验。观展期间,观众不仅可以随意取阅书架上书法篆刻艺术的相关书籍,欣赏每天一场的古琴演奏,还可以携带自己的篆刻作品参加每天两场的现场点评活动,与专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互动。作为2018上海春节嘉年华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上海春联大会”是全国首次以春联为主题,融合了征联、学联、写联、送联以及多台演出节目于一体,以百位书法名家同台书写的形式举办的大型室内表演活动,三林舞狮队、女子十二乐坊助阵参与了此次盛会。

  此外,上海市书协在保证出精品、出人才的前提下,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展览的公共教育功能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在“如何吸引观众”“如何留住观众”“如何涵养观众”等三方面下足了功夫。2016年12月举办的上海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首次引入志愿者导览机制,招募了一批书法专业本硕在读或毕业的优秀学生组成义务讲解团,为观展的市民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由上海市书协主席团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也在展厅与观众见面,进行义务讲解。2017年6月举办的上海市首届篆刻艺术展进一步提升导赏的专业性,特别邀请了10位篆刻名家为观众做现场导览。专家们的解读使书法艺术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易于接受,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粉丝慕名前来观展。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上海市书协的导览模式使观众从看“热闹”逐步转变为看“门道” ,丰富多样的导览手段,让不论是爱好者、初学者,或已经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观众都能通过观展有所收获。

  上海市书协主席丁申阳表示,任何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意义在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发挥,并使其渗入大众的观念里。这要求文化工作者、组织者不能固步自封、落于窠臼,而要在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中增强活动的文化传播力、放大其文化意义,使传统艺术在今天真正开启新价值、新风尚。

  深入调研,完善制度

  近年来,上海市书协在调查研究建立科学办会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开展了《上海青年书法现状调研》 《上海市书协会员现状调研》 《海漂书家生存状况调查》 《以上海著名文艺家命名的博物馆、艺术馆专项调研》等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中,上海市书协发现诸多问题:如中青年书法家底气不足,书法研究停滞不前,中国书协会员参赛积极性不高,上海市书协会员入会没有仪式感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上海市书协积极营造书坛学术评论氛围,策划、组织各类专题座谈研讨,编辑出版论文集,大力加强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学术性、导向性,加强与上海市各高校、文化系统的交流与合作。为开阔上海书法人的眼界,上海市书协于2014年开办了“上海书法大讲堂” ,先后邀请了白谦慎、傅申、曹宝麟、鲍贤伦、丛文俊、李刚田、刘洪彪、徐利明、陈忠康、汪永江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理论家来沪授课。除此之外,上海市书协还不定期组织上海中青年书法学术沙龙活动,为发现、扶持和培养中青年书法学术人才搭建了丰富的载体。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晓光、陈红梅、顾琴、仲威、田振宇、丘新巧、杨勇、张学津、崔树强、韩立平、俞丰、孙稼阜、俞海滨等一批中青年书学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中,上海入选论文8篇,入选数居全国第二。在全国书法评论苏州论坛入选的20篇论文中,上海入选5篇,入选数居全国第一。

  针对上海市书协新会员入会不严肃的问题,上海市书协首创了“新会员入会仪式” 。仪式由上海市书协秘书长介绍上海市书协的历史变迁以及作为书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上海市书协主席一一为新会员颁证、新老会员发言、合影留念等多个环节组成,并推出了会员填写承诺书的举措。这份承诺既是会员对协会的承诺,更是为了协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的创新举措。

  在调研的基础上,上海市书协还积极完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评审暂行办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关于对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作者实行配套奖励的办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年度表彰奖励办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关于冠名举办各类活动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印章使用管理办法》五项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协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协会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上所述,不难看出近年来,上海市书协在凝聚人才、繁荣行业、发展海派书法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此再看新一届主席团自律公约的推出不得不说是经年积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