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并重”用好新文艺群体“增量”
栏目:艺论
作者:李邨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p>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决策带来的深远影响之一,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促进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文化交流;今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已20多年,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时代给文艺的馈赠,是改革开放和互联网发展带给文艺领域的最大“增量” 。</p>
<p>  文艺创作是一个将现实情感化的过程,艺术品是艺术家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毫无疑问,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最直观地感受着时代巨变折射在平凡生活中的毫光,那些萌发于生活、汇聚于基层、激荡于网络的笑声与泪水、欣喜与忧伤、快慰与落寞,正是文艺生产创作最重要的素材、灵感与冲动。而对这种优势的发现、发掘和发扬,又将为新时代的文艺注入新鲜的动力,拓宽其发展空间和前景。事实上,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凭借辛勤的耕耘、优秀的作品和良好的品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生力军和文艺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p>
<p>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艺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价值作用日益彰显,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作为当代文艺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亟须在精神文化生活版图中找准位置,发挥好自身的作用。</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专门单独列出一条,要求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 ”团结凝聚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应做到“三个并重” 。</p>
<p>  服务与引导并重,建设良好的发展生态。虽然当前新文艺群体已经生产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产品,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可能,而这一可能转变为现实,则要依赖于良好的发展生态。在这方面,有些情况不容乐观——从创作看,新文艺群体创作“精品”和攀登“高峰”的意识和能力都还不够,相当一部分作品鱼龙混杂、题材雷同、跟风模仿,服从于产业规律和资本诉求,以满足低层次文化娱乐需求为目标;在文艺理论评论领域,对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发展现状、经验和问题,也都还停留在浅层描述,缺乏足够的现象分析、理论概括和学术探讨,也就难以有效地对新文艺群体的创作提供指导。这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服务和引导,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进引导,把一切服务和引导的工作聚焦于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并以此来衡量服务和引导工作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中树立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良好风气,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破除唯市场化的错误取向,营造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作品为立身之本的良好氛围,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p>
<p>  产业与行业并重,形成科学的发展格局。如前所述,新文艺群体的产生是与市场经济改革、互联网发展紧密相连的,而且,绝大多数新文艺群体又是在市场中“讨生活” ,这令其天然地带有市场特色,与文艺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服务和团结,并非将之剥离市场和产业的环境,也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吃上财政饭” ,而应是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推动其实现行业化发展。实际上,这也是新文艺群体长足发展的内生要求。比较成熟的新文艺组织已经做出了这方面努力——2017年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成立,并发布了具有行业自律意义的“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 ,生动地反映了新文艺群体自我规范的现象。可以预计,当新文艺群体真正以行业的面貌出现,以组织的名义发声,而不同的行业组织又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维权的过程中更加紧密的咬合在一起,像运行有序的齿轮一样转动起来,科学的发展格局的构筑也就水到渠成了。</p>
<p>  个体与群体并重,构建畅通的发展路径。新文艺群体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是星光灿烂,涌现出了一批有人气的明星,他们对整个新文艺群体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理应成为团结凝聚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应重视各类新文艺群体的社会学特征和集体诉求,避免把工作对象“原子化”或沉溺于“掐尖” 。这就要求通过代表性的新文艺个体,做好他所代表的群体和组织的工作。在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的领域,现实的组织景观不是横平竖直的井田,而是层峦起伏、错落多姿的山地。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有自己的群体特性和活动规律,随着当代文艺特别是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新的文艺样态的不断涌现,新文艺群体内部也不断发生着“分裂与重塑”的变化,与此相应地,各种各样的新文艺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或因业缘而聚,或因趣缘而生,林林总总、灵活多样,构成了团结凝聚新文艺群体的组织台阶、思想管道和沟通纽带。做好新文艺群体代表性人物的工作,就需要引导具有专业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的新文艺“领头人”成为团结凝聚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如涟漪圈圈传递党的文艺理论方针政策,如繁星点点照亮新文艺群体正道直行的路径,以一个人带动一个组织进而带动一个群体,形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合力。</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