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谷幸二作品展——
用绘画祈愿和平
栏目:画者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龙鬼渡海·博多祇园山笠(复合媒介)  绢谷幸二

  愤怒的表情、浓重的色彩、人物头顶巨大的火焰、飞机、坦克、倒塌的高楼配上“和平Peace”的字样,震撼的画面令人能够深切地聆听到日本画家绢谷幸二呼唤和平的呐喊之声。在绢谷幸二的众多创作主题中,“向动荡不安的世界形势敲响警钟、祈求和平”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绢谷幸二作品展——爱与祈愿·丰穣之翼”近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作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精选了绢谷幸二以“祈愿和平”为主题创作的系列画作中的23幅代表作,以展示在历史长河中艺术力量如何开拓和平未来。绢谷幸二表示:“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连绵数千年,以迄今日。我们必须保证这条交流的大河川流不息,使亚洲大地绽放出绚烂多彩的文化之花。 ”

  绢谷幸二出生于由丝绸之路传入的古都奈良兴福寺的山麓,自幼立志成为一名画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多次来中国采风创作,并率团访华,长期致力于中日交流。绢谷幸二从童年时期开始便受到奈良历史及佛教艺术的熏陶, 1966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油画科,为其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家打下基础。在东京艺术大学求学期间,他画的油彩画是单色系的,画面形象是混沌的。后来他邂逅了古典湿壁画,在恩师布鲁诺·萨耶蒂的建议下,前往威尼斯美术学院留学,开始真正钻研湿壁画古典技法。

  意大利留学的经历则使他的画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通过对湿壁画的摹写,认识到轮廓线的重要性,回国后,他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他那种文字从画面中喷薄而出的独特画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画家们。

  绢谷幸二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摆脱了凭借湿壁画古典技法、以丰丽的色彩和颇具节奏感的线描手法而风靡一时的早期绘画风格,开始了新的挑战。作为之前其作品一大特征的轮廓线从画面中消失了,“点描表达”和“砂系列”应运而生。创作于1983年的《莲华梦谈》便是一个代表:梦幻般地躺在沙子上的女性以及天空中画着莲花和象征救赎的佛手,点描的手法以真实的沙子掩盖“轮廓线” 。此后,他开始追求立体主义表达,创作了一批追求画面凹凸浮雕状效果的作品以及用泡沫聚苯乙烯雕刻着色的立体作品。绢谷艺术从二维(绘画)发展到三维(雕刻) ,其范畴不断扩充。这一时期,他的大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形势敲响警钟、祈求和平。

  2000年以后,绢谷幸二不断挑战各种题材。在旭日映衬下的富士山,龙和不动明王,乃至风神、雷神和七福神,各种象征日本和东方的题材跃然纸上,展现出丰饶的形象,显示了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性。从绢谷幸二2017年创作的《绿色氤氲的回忆》中,观者可以窥见这位在奈良长大的画家心中的原初风景——代表自然丰饶的绿色草地、两张幸福的脸庞与战争中残破的战机形成强烈对比,既包容了人的软弱与悲伤,又蕴含着祈愿和平的希望。在其充满力量感的绘画世界中充满了他孩童时期接触到的佛教思想、 “无常观”和“不二法门”的教诲。他胸怀“美术具有任何武器所无法匹敌的力量”这一艺术理想和信念,不懈地呼吁人与人之间保持互信,祈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