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晓君:书法于我,已沁入骨髓
栏目:书者
作者:文硕  来源:中国艺术报

羊晓君作品

  汉字是象形文字,以形表意。随着书写的需要,不断简化,“象形”逐渐形成固定的符号,到秦代统一文字,将篆书匀圆悠长的线条变曲为直,化为隶书。两汉以来,隶书又不断发展,实用隶书文字不断被美化,大大丰富了隶书的艺术性。书法家羊晓君认为两汉隶书的三个特点——豪放雄强,气势酣畅;工整秀丽,敛豪放之气于温纯之中;变态无常,充满着自然的气息,对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心慕手追隶书正大气象

  自“程门立雪”拜华仁德为师起,羊晓君便选择了隶书为主攻方向,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书法史上风格繁杂、名家众多,若要全部都学,全部临一遍要花很长时间,但意义并不大。其实只要能把一种书体写出点名堂来就已经足够了。而隶书的正大气象是我所心慕手追的。 ”羊晓君说,他追求隶书的高古之意、自然之味,但又不一味取险,而是注重方整、厚重的调子,小心不让自己的隶书变成时髦的“新”东西。为此,羊晓君选择了《张迁碑》作为自己的书法基调, 30多年坚持临写,同时将《石鼓文》 《好太王碑》作为日课。

  羊晓君很欣赏清人姚孟起《字学忆参》里说过的几句话:“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熟能生巧。强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除了欣赏,羊晓君亦在努力实践。他说:“若长时间只临《张迁碑》会感觉到单调,也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气,所以有时就用《石门颂》 《好太王碑》来补充,以让笔法更为丰富、线条更有质量。 ”又因碑刻一路风格不够灵动,羊晓君就又吸收了汉简、帛书的灵巧之态。“竹简、帛书,这种书风是民间的,不是官方的,书写时往往不受拘束,所以在用笔上有很多自由发挥的东西。我把这些东西与我所习《张迁碑》书风相融合,慢慢就形成了一种自我的书法面貌。 ”羊晓君说。

  就算失明,也会坚持创作

  目前,羊晓君最满意的一幅作品是长16 . 8米、宽3 . 6米,内容为作家麦家所作的《富春山居图合璧赋》 ,全文洋洋洒洒264巨字,每字直径均在50厘米以上。据羊晓君介绍,写这幅作品用了12张丈二的纸,写字时需要四五个人同时拉纸,用了近十天的时间完成这幅巨作,“一天只能写一张多一点,因为这样的创作体力消耗非常大。 ”羊晓君说,写完拼接成一张大作品,在展厅里占据了一整面墙的位置,蔚为壮观。

  除此之外,纵观羊晓君的作品,字的个头大多都非常大。“我写大字,实际上是有两个大——一个是单个字大,还有就是整幅作品大。 ”羊晓君说。谈及为何会钟情于写大字,羊晓君说:“首先我的创作受到了视力的影响,现在我视力已经很差——我和你坐那么近而且我戴着眼镜,但我看你脸部是非常模糊的。所以以我现在的视力,没办法写小字,只能写大字。第二个是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沿袭的《张迁碑》书风,它所要表现的就是气势庞大、厚重的面貌,用《张迁碑》的笔意来写大字特别适合。 ”

  创作大字时如何把握字形?羊晓君说,在写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多想这个字应该怎样写,写出来就这样了。在长期的临习过程中,字形早已了然于胸,所以在创作时是一种自然流露,如果说等到要写的时候才去想这个字要怎样写,这就晚了。但是写作品之前,对于作品的字法、用字我会用很长时间,下很大的功夫去考证这个字可不可以这样用,然后再用到作品里。

  对于视力仍在继续下降的情况,羊晓君很坦然,他现在已经在尝试把眼睛蒙起来进行创作——把纸裁好,用手摸一下纸的边缘在哪里,然后进行书写。羊晓君说:“目前来看,字数少的作品还是可以写的,蒙着眼睛写,写完后看看,感觉都还写得差不多。要写的内容,心里面都是有的,无非就是位置而已。假如用手摸行不通的话,我还会想另外的办法,总归有办法的。 ”身材矮小,视力极差,哪怕以后看不见,羊晓君还是会想办法坚持创作,“书法对于我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沁入骨髓的,我从小就喜欢写字,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写到现在。 ”羊晓君说。

  学古而不泥古

  对于书法创作,想要做到“学古而不泥古”并非易事,首先“学古”能学得像就是难事,在羊晓君看来,对于某一碑帖的临写,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会不同,而个人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一个碑帖可能学上几十年也不能“尽其意” 。对“不泥古”的创作而言,需要更深的功夫,“不是说临了十年帖,马上就能创作。其实也有很多人临摹和创作是一个样子,临摹的是颜真卿的字,创作出来的作品面貌还是颜真卿的面貌,只不过内容不一样。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思想,并在创作里体现出来,这才是创作。 ”羊晓君说。

  这个思想是什么思想?这就涉及到怎么创作的问题。羊晓君认为当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就要定位好这件作品是给谁看的,给谁看的问题解决了,还要明确给他们看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来看你的作品,看了以后对他们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才是创作的重要性,这件作品让观者的人生受到了影响,这是作者的成功之处,这个就是我们当下书法家要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就没有了创作的意义。

  曾经有位观众在看到《富春山居图合璧赋》后握着羊晓君的手,羊晓君瘦小的手臂和巨大的作品的对比,给了他强烈的冲击,他激动地说:“你个子那么小的一个人,能写出那么好的字,那么震撼的作品,那我还有什么不能做? ”羊晓君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人有一种冲击感,一种直击内心之感,这便是书法艺术之要义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