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师资:当前美术发展的关键
栏目:艺术眼
作者:王珂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几十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文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对高等教育和美术创作环境的演进发展,及目前高等美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有一些看法和建议。

  高校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阵地,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美术创作的序列中,高校师生在创作创新和学术研究方面占有至关重要地位。从薪火相传的角度看,高校更是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目前美术界绝大部分从业人员都出自专业院校的培养,高校和高等美术教育直接关系着中国美术的发展和未来。所以,高等美术教育和高校美术创作应当纳入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和高校美术创作现状需要做充分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 ,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 ;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 ;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 ,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高校的文艺创作中是否也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影响深远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鉴于高校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国家应该对目前高校美术教学和创作现状进行一次充分的调研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指导创作和教学。进而将高等美术教育和高校美术创作自觉地融入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去。

  其次,国家应当统筹资源,整体规划,实施国家高等院校美术师资培训计划。教育的根本是教师,为了促进和提高创作教学水平,国家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以教育部门牵头,文化部门和文联相关行业协会配合指导的国家高等院校美术(艺术)师资培训平台,举国家之力,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推动高等美术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成立由教育、文化、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使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画院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学术科研机构可以积极参与高校师资的教育培养,在创作和理论研究上发挥指导作用。2017年,由中国美协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即是这种跨界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此展填补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生美术大展的空白,既是对全国美术专业大学生整体精神状态和创作面貌的一次巡览,也是对当前青年艺术创作的整体观照。这次展览的参展大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和创作成果,因此,这次展览是研究当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绝佳样本。从展览中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对传统的深入挖掘和敬畏,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和探索。当然展览中也暴露出高校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但此次展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这种整合资源的跨界合作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仅凭一个领域、一个部门是难以想象也永远达不到的。

  实施高校美术师资国培计划。目前教育部针对中小学和新入职高校教师都进行了国培专项计划,但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艺术师资的培训专项计划。实施高校美术师资国培计划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指导教学,指导教师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开展教学巡视督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把总结的经验及时推广。对于忽视基本功练习、单纯注重观念表达、轻视传统技法传承等倾向要给予及时纠正。二是指导创作,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作品是魂,创作为王。要重视文艺创作,更要强调作品对善恶美丑的辨别,坚持“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三是营造氛围,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举办美术创作大家班。组织国内有影响的美术大家,面向一线青年教师,尤其是中西部青年教师,通过讲座、座谈、展览等不同形式开展交流,搭建平台,开阔青年教师眼界。在树立艺术理想、明确创作方向、提高技艺水平方面手把手提供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