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
栏目:艺术眼
作者:王至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回望20世纪80年代,职业策展人凤毛麟角,还未被社会大众所了解,但恰恰在这一时期,各类展览层出不穷。随着美术鉴赏、评论活动的逐步繁盛,费大为、高名潞等批评家走上了当代艺术的策划、评论舞台,他们不单是“新潮美术”思想的播种机,也是当代艺术推广的策划者。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融入了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之中,与此同时,大批的美术评论家开始转型为职业策展人。随着职业策展人群体的不断壮大和展览策划活动的不断开展,不少职业策展人开始考虑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例如从邻邦日本、韩国的“双年展”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着手构建我国自己的“双年展” ,这些有益的尝试使得国内的展览活动体制获得了较好的补充与完善。虽然时至今日,中国双年展、策展人的相关制度与国际环境相比还略显青涩,但也不难发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热潮已经促使策展人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性思考与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当下,作为一个艺术策展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能力与素养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当代艺术策展人首先必须具备多种职业技能,才能在创新实践中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才有可能进行相关理念的突破和创新。纵观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职业策展人由于多种原因具有丰富多样的职业经历——他可能是一名艺术家,还可能是一名美术评论家,同时为了应对展览现场的具体工程设计问题,还必须是一名称职的展示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由此可见,在目前国内尚未成熟的展览机制和相关配套保障体系之中,策展人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必须是多方位的、系统的和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策展人,就必须付出较多的时间和较高的经济代价——从最初的对艺术发展史和展览流程的学习,到对于当代艺术的学术热点与发展状态的研究与关注,再到通过展览提出新的学术研究话题并创造性地重塑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念,都需要有长期的学习、积淀与磨砺。

  具备亲身参与现代艺术实践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亦是当代艺术策展人要具备的。伴随着当代艺术在国内的萌生与发展,职业策展人群体也逐渐成长起来,相当一部分策展人本身也是当代艺术的开拓者与实验者。只有经过亲身体悟与实践,才能对当代艺术的现实状态与学术发展提出创造性的主题。对于策展人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

  扎实的美术史论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当代艺术策展人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此处的美术史论知识包括了对于当代艺术发展、演变史的辩证思考与分析,也应当包括对于当代艺术潮流和展览史的了解,如此一来,策展人才能把握准确的学术方向。事实证明,近年来,各类相对成功的展览推动了代表性艺术家及其艺术思想的出现,例如“星星美展” ,对于王克平、黄锐等艺术家而言以及“八五新空间”展览对于张培力、耿建翌等艺术家来说,都起到了极好的推介效果。与此同时,这些具有创新意识与革新思想的展览有利于向社会公众推广新的艺术形式与创意,有利于引领美术界的学术研究趋势,也有利于展览史和策展事业的演化与推进。所以说策展人有必要深入研究展览史,以便于在当代学术研究热点问题、展览的方式方法和展览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萌发出全新的想法与方案。

  当然,当代艺术策展人还必须具有全面、系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近年来,虽然策展人群体和策展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尚未形成具体、准确的评价体系来评价策展人的能力和价值高低,而从展览本身的视角,可以对策展人的工作能力进行大致的评级。第一级别的策展人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代艺术的现象与发展状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他们所策划的展览通常具有一定的主题性,且主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第二级别的策展人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方法对当前的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从而为观众呈现新的艺术现象,引领新的艺术潮流。第三级别的策展人精通当代艺术理论、艺术发展史和展览史,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灵活运用新的方法论,借助展览这个组织形式和平台,努力铸造崭新的艺术潮流,积极推动当代艺术的革新与前进。这个级别的策展人最具创新意识与理念,能够通过展览重新定位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观念。

  面对当代艺术各种展品纷杂、种类繁多,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策展人对展品进行“二次艺术加工与创造”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艺术作品从艺术家的工作室诞生开始,就被艺术家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与生命力,具备了最初的“性格”和艺术价值,对于艺术家来说,此时的作品已经完成,但对于观众而言,应该如何理解和品评这件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展人以怎样的视角来阐释作品的内涵以及将作品放置在怎样的展览氛围和艺术语境之中。例如马奈的《奥林匹亚》在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眼中,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平面性的画面效果,预示着西方现代绘画的起源。但以女性主义策展人的视角来看,该作品仅仅体现了白人男性的审美观。由此可见,当策展人运用不同的视角、艺术理论和语境来诠释作品时,作品就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对于当代策展人而言,不但要充当新时代的艺术批评家与鉴赏家,而且要善于通过展览设置特定的艺术语境,从而表述出全新的作品涵义。

  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妥善运用数字信息时代的技术增强展览的效果,有效地传达创新意图。传统意义上的展览是一个汇聚各方专家与精英的“社交”场所,彼此相识或者不相识的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和公众都以展览为纽带走到一起,进行现场交流、研讨,展览结束后,依然可以围绕特定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今高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开启了数字传媒和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利用数字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来构建网上虚拟展厅、虚拟展览交流社区等问题,将成为策展人无法回避的新挑战。事实证明,数字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拥有更加丰富、动人的展示方式,图文结合、视频音效结合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营造展览氛围,有利于突出展览的主题,有利于引出新颖的学术话题。

  一个合格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其地位犹如戏剧的导演或者文学作品的作者,他必须具备以上素养才能对展览的主题、方式、意义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最终不断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