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吸引你?
——电影《金珠玛米》的叙事突围
作者:李美萍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金珠玛米》讲述了一个人性对话的故事。从英雄情结的现代书写角度嫁接传统与现代,沟通民族间的情感。

  影片用山的形状配以画外音来追述藏族的英雄人物格萨尔王,让洛桑头人用排比的语言来表述英雄情结,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通过占堆这个“土匪”头目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展现的。占堆的出身造成了他被驱逐的命运,占堆不屈的个性则是英雄最重要的品质。占堆过上了“土匪”的生活,带着一帮兄弟劫富济贫,自由的像风一样生活着,可是他依然放不下仇恨,放不下心爱的女人,烧杀抢掠地拼杀活下去的日子中却没有失去善良、英雄的惺惺相惜。占堆与手下的几位兄弟多是被生活所逼走上了“土匪”生存之路,他们所唱的“强盗歌”中有对自由的向往、有对女人的疼惜与爱恋、有对家人的思念、有对仇人的憎恶,风餐露宿、刀光剑影、漂泊不定中他们内心的悲楚与落寞悠然回荡在山谷中,萦绕在心头。在世人的畏惧与提防下,他们的生存如此艰难,然而他们心中自由活下去的欲望确是那样的强烈且果敢。他们相互帮扶,共渡难关,他们有情有义,他们有血有肉。

  片中人物华山,他是一个小兵,是个普通的十五岁就加入解放军的小战士,然而影片却用这个小人物讲述了一段大历史。普通士兵的视角选择决定了影片讲述大历史的切入角度,平实、普通却真切。一个个场景的转换、一幅幅心里蒙太奇画面的重叠与播放、一次次在执行任务与内心渴求间的挣扎、一次次的不能走,电影从人物心理活动切入、在生活空间内展开、从生存角度深入,让解放西藏的大叙事稳稳地落在了俗世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致、感人且真实可信。

  《金珠玛米》力图全景展现彼时真实的西藏。导演杨蕊提到在史诗的框架中容纳一个真实的历史题材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也提到了在西藏拍片时对“万物有灵”的感受。这部影片突破了传统对“万物有灵”的解读与表现。“万物有灵”传统的解读多在宗教层面,而在《金珠玛米》中将“万物有灵”读解与表述的范畴无疑是扩展了,这是一种现代性的表述,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性、暗示性与丰富性。秃鹫、大山、河流、草木、动物参与了以占堆为首的“土匪”与华山和指导员的对峙,隐含“讲述”了华山偷老百姓元根菜带来的误解,见证了头人间械斗时华山那声枪响后日出奇迹在百姓心中所激起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情感,更见证了洛桑头人与占堆间那场有关生死的心灵对决,同样见证了解放军大部队挺进西藏修路、架桥、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历史画面。秃鹫、大山、河流、草木、动物与人一样有情感、有接受、有拒绝、有坚持、有妥协、有改变,这些视角的引入有助于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解放西藏的伟大与非凡意义。秃鹫、太阳、舞蹈每每出现在故事发生的巨大转折时刻,带有的暗示人物命运、扭转事态发展、舒展人性、建构平等对话的功能。

  杨蕊在影片中充分运用了情绪的力量,将观众带入一种尊重人性、尊重民族文化、平等对话的情境中,让观众体味到人物各自鲜活的生命追求、丰富立体的情感体验与选择、爱情中的放弃与坚守、历史洪流中不可逆转的命运选择。在影片中,导演将解放西藏过程的艰难与复杂、解放西藏的重大意义推到背景层面,而将这一伟大的历史用特殊的情绪来表述,解放西藏意义在影片中借用天、地、人的和谐来表述,解放西藏的艰难和卓有成效借用纪录片的片段插入来深化,解放每一个人借用大量的心理蒙太奇手法来完成。可以说,情绪推动着整个影片的节奏和发展趋势,情绪带着观众从心灵深处感受历史巨变中的每一个平凡或不凡的人,情绪带着我们对照辉煌的历史,观照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情绪推动并引领我们每个人思考“金珠玛米”的现代涵义,情绪带领我们跟随影片走向更为广阔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