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美术馆约会吧
——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
栏目:视线
作者:谷疏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展厅一角

  在“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展”中,一个特制的轻薄放大镜让观众纵情领略齐白石笔下精微的小生灵;红色墙纸加入玫瑰花装饰绽放“潘玉良艺术作品展” ,艺术性、科技化的全新布展方式,让它瞬间成为刷屏爆款;“服务菜单”的推出,让观众随时随地DIY自己的逛展行程;与交汇点新闻“江苏有戏”共同策划的《大家说画》栏目让艺术普及成为新风尚,更有艺术服务课程的开展、艺术现场的亲临体验、艺术知识的碎片化传播……江苏省美术馆用人性化的展览服务、创新的展陈方式与理念,精彩迭出的艺术展览,精准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让“逛美术馆”逐渐取代了传统意义上“参观美术馆”的理念。

  刚刚过去的2017年,江苏省美术馆以建馆80周年为契机,将老馆——80年前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重装开放,形成南京长江路上新老两馆分列的美术馆格局。“这是江苏省美术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在转型时期对美术馆进行新的定位,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美术馆更大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是新时代美术馆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

  新老两馆错位发展演绎“现代与经典”

  从艺术家、美术家协会组织者转变成为江苏省美术馆馆长,自2017年3月上任以来,徐惠泉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 ‘传好接力棒’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我深感责任重大。 ”他说。延续历任馆长的办馆理念和方向,徐惠泉为江苏省美术馆进一步明确了现代与经典、新老两馆错位发展的办馆思路:在老馆的民国建筑中,着重策划推出3个月以上展期的经典展览,努力形成有特色的美术馆固定陈列,注重学术研究与梳理工作,将其打造成为一座经典厚重的艺术博物馆;新馆则定位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美术馆,着重展现具有时代性的当代艺术风貌,并突出美术馆的典藏研究、公共服务特色。

  围绕这一思路,老馆的策展以“经典”为关键词,从五个方面着手,以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首先,聚焦、深化新金陵画派的研究,除了整体性的研究与呈现,还包括对代表性画家深入性的个案研究展,通过对其他画派的系列研究与梳理,加强新金陵画派与其他画派的横向、纵向研究,从中获得当代启示。其次是江苏水印版画相关的研究展, 2016年,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依托的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文化部第二批重点实验室,这也是美术系统中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于推动水印版画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对民国时期美术文化现象的梳理研究展,除民国美术外,民国建筑、雕塑、时尚等各个“民国艺术”门类都被纳入拓展研究范围,如近期举行的“基石——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展”呈现了1918年至1935年期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成就。今年还将推出民国时期时尚展,把民国时期的生活方式、旗袍、美术作品纳入进来,现场还将策划一场旗袍秀,目前这个项目也入围了文化部优秀青年策展人计划。四是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个案研究展,比如此前推出的吕凤子、宗其香、潘玉良、齐白石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展,未来还将陆续推出一批大家,如卢沉、周思聪等。最后是与国际知名美术机构合作,策划引进世界艺术大师展,近日的“知音千古此心同——国际艺术家眼中的中国昆曲展”吸纳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艺术家作品118件,参展艺术家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对昆曲乃至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徐惠泉自豪地说:“如今我们进入了与艺术作品平等对话的时代,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门口饱享国际性精品展览。 ”

  老馆将“经典”两个字用丰富、多维的展览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新馆则在向我们诉说着“现代”的故事。这座2010年1月建设完成、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美术馆,展览主要聚焦于三个方向:一是为江苏美术从高原到高峰作为平台支撑,推出江苏省优秀的艺术家;二是关注中国当代美术、当代艺术,以展览和典藏的方式,记录时代发展的印迹;三是利用本馆丰富馆藏作品,策划系列藏品研究展,让典藏活化起来,为公众所欣赏。

  “我们做了很多个系列,比如‘边界——江苏省美术馆馆藏油画展’‘视觉与表达——馆藏当代版画研究展’以及‘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绘画专题展’等,通过典藏作品,可以在不同的专业范畴建设一个研究的谱系与版图,看出一条完整的发展脉络。对于当代艺术,我们不排斥,比如在策划今年的重点展览‘大桥记忆——纪念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特别展’中,我们将吸收装置艺术等现当代艺术元素,以全新的现代视觉构成手法来呈现经典的展览主题。凡是彰显文化自信、契合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的作品,无论手法是现代或者是当代的艺术作品,我们都欢迎。 ”徐惠泉说。

  “约在美术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走,去美术馆! ”这句话已经渐渐成为南京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口中越来越潮的一句话。“在这里,学艺术、喝咖啡、买文创、看展览,你可以获得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和贴心的互动服务。约在美术馆,将会成为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徐惠泉分享道。

  在他看来,展览、典藏、研究、公共教育是一家美术馆的核心功能,但公共教育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另外三个方面实际上都是在为它服务的,他更愿意用“公共服务”来取代“公共教育”的说法,“因为对于市民而言,我们永远都是服务者” 。

  徐惠泉心里有一笔账单,“每一个江苏美术馆人都要清楚这样一件事,我们一年做多少次展览,获得市民纳税的财政拨款是多少,毎一个展览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要做出多少个优质公共产品才能满足于服务对象——必须要提高到这个认识上来,才能真正地服务好市民群众” 。

  接下来,新馆负一层近1500平方米的空间将打造变身为文化休闲场所,不仅有咖啡店、书店、文创产品的销售,还将有与市民互动的艺术培训空间。老馆的陈列馆院落将建成民国式花园,在“水印版画纸墨颜料与制版拓印”实验室基地,观众可以了解水印版画制作过程,自己动手印制一张版画;四层的画室也将定期对画家和市民开放,让市民群众在体验式窗口中尽情享受最便利的服务,真正让“约在美术馆”成为南京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徐惠泉计划,从美术馆内部而言,着重加强对年轻策展人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为公共服务发展注入鲜活血液;对于专业创作,将大力提倡反映生活、扎根人民、感悟生活,同时让创作者共同参与到美术馆的策展和公共服务工作中来,“这样整个美术馆便形成了一个专业的氛围、产生了一种团结向上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