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生活描绘七彩云南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紧贴生活描绘七彩云南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赴云南开展“美丽乡村行”写生活动

孙立新写生作品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美术家前来写生创作,被艺术家称为花鸟画写生创作的天堂。12月11日至17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开展“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写生采风创作活动,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采风团由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李伟带队,秦文清、罗江、孙维国、孙浩、孙立新、岳黔山、王金石、梁明、张志坚、闫禹铭、彭华竞、李文绚、谭乃麟、贾荣志、王伟平、高荐、赵建军、王乘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组成,18位画家花鸟、人物、山水各有擅长,共创作近两百幅写生作品。  

  采风创作期间,采风团一行于12月14日驱车三个小时沿崎岖的盘山公路,为勐腊县易武中心小学捐赠了美术书籍、美术用具,用于学校美术课程的开展。学校向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回赠锦旗“文化扶贫情驻教育”表达感谢。据李伟介绍,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写生采风创作活动已经开展三年,意在组织艺术家走出画室,到乡村去,到老百姓身边去,体验民俗民风,感受山山水水,创作接地气有温度的美术作品,同时与当地美术家有所交流,从而在艺术上有所提升。所以“乡村行”活动每次时间都比较长,至少要一周,不能走马观花,要沉下心来,静心创作。

彭华竞写生作品

  此次采风团一行深入基诺山、易武古镇、曼飞龙村、橄榄坝傣族园等地采风写生,很多美术家是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他们积极与少数民族朋友交谈,了解当地文化,手中随时拿着相机把来不及仔细观察的景物记录下来——热带雨林难得一见的植物、珍稀动物,以及多彩的民族服饰都是美术家记录的对象。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王伟平擅长花鸟,他的手机里特意安装了识别各色花卉的软件,不认识的、没见过的花卉,即时查阅,此行对他来说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中心绘画雕塑委员会主任、油画家孙立新,今年三月份他的个展“军旅·行旅孙立新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担任策展人, 160多幅作品立体地呈现了孙立新的油画创作,其中以军事历史为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最为震撼,汇集了作者长期从事军事艺术创作的经典之作,由国家倡导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均有他的作品,今年10月份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也有孙立新的作品。他对记者说,军旅题材是他的主业,在云南的这几日,记者见到了他的副业。他从手机里翻出了他近些年创作的30cm×30cm的小尺幅油画作品图,有西北粗犷壮美之景,也有江南的精致细腻之意,虽然尺幅小,但是意境却不小,小桥、流水、古树、人家皆在笔下,他说这是他在全国各地采集来的生活之美。12日清晨,大部分人都在休整状态的时候,孙立新便已伴着日出开始作画了。他说只要出去采风,都会带着自己的家伙事儿,走到哪画到哪,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六七年,至于创作了多少作品,一时间不能计数。在云南孙立新共创作了12幅油画。  

  如此忘我创作的还有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梁明, 12月14日因要驱车赶往乡村小学捐赠,往返驻地时间较长,再加午饭,画画的时间所剩无几,待大部队回到驻地已是下午四点,他迫不及待地铺开纸张开始作画,晚饭的时间也用来创作直到入夜,完成三幅中国画。此行来到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给梁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此次写生也有所创新,尤其在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与往常有所区别,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挑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彭华竞擅人物,山水兼备,可以说是高产画家,几日采风创作人物、山水22幅,对于傣族老阿妈的幸福表情,还有彝族少女的甜美微笑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打动人心,他说艺术没有捷径,就是要贴近生活,多写生多创作。  

  对于本次活动,云南省美协主席罗江表示:“此次写生活动不仅能通过美术家手中的画笔向全国展示七彩云南,同时也推动了基层美术再上台阶,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