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仍是大课题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新任主任苏新平谈中国版画发展
栏目:视线
作者:贺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平仄(铜版画)  苏新平

  “今天虽然各类美术馆的公教活动越来越正规且频繁,但要真正让版画人才的培养形成机制化联动,还得靠我们去主动耕耘,才能使版画的种子落地生根,以健康的美育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前不久,中央美院副院长、版画家苏新平被聘为新一届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时表示。

  在换届大会上,苏新平提出了新一届版画艺委会工作的三个方面。一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发展以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要求,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全面配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导的各项全国性美术工作,把全国的版画创作与研究推向新台阶;二是加强版画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扎实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梳理早期版画理论文献,将前人的宝贵思想和成果集中呈现并加以传播,这对版画家自身的历史教育和理论自信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间接影响到中年版画家、青年版画人才推广工作的品质和专业性;三是整合资源,把各地高校的版画教育力量融入艺委会工作,包括在现有版画创作基地多年运作经验上的社会拓展。

  当问及当代中国版画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时,苏新平说:“如果我们将20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这段历史视为中国版画的现代化阶段,这个阶段充分体现了版画作为社会启蒙文艺宣传工具的角色。随着国际艺术理念的逐步开放,版画家的创作观念得到极大拓展,许多独特的思考和形式的跨界大量涌现。版画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概念、一种思维方式被艺术家使用,形成当代版画创作的一种新气象和新思路。特别是在许多青年版画家的作品中,涉及到影像、装置等,已经不能用以往的眼光去评判。总体来讲,现代版画涉及文化符号的创新加工,而当代版画则侧重社会图像和心理意象的图式改造。从服务社会、文化反思到媒介化表达,版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以教育搭建知识结构,以实践强化观念体系,以宣传加深问题意识,使我们的版画家不忘先辈们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感,在宏观的社会文化视野中整肃前行。 ”

  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相比,在艰难险阻的克服中彰显了其优越性,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中国版画,是中国美术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中国版画如何在创作和研究中进行引导和促进,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苏新平认为,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世界上第一张有确切纪年的版画诞生在中国,所以说今天强调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版画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有深厚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轻松地弘扬传统。在过去,我们曾经片面地把传统版画看成纯粹工匠式的实用美术,忽视了它背后承载的文人精神和独特的视觉方式,以至于仅仅从材料和技法的层面去发展和创新。虽然在水印版画的形式语言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怎么用民族的语言讲好今天的故事,依然是版画界最大的学术课题。

  好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把中国的版画自信地推向世界一直以来是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的担当。版画艺委会近年来在推进中国版画“走出去”和国外的版画艺术“请进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此,苏新平介绍,由于艺委会成员大多来源于高校,拥有优质的学术资源去跟国外版画界进行对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举办了各类版画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展览等大型版画活动。而在社会层面,以“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为首的专业版画机构近几年也与众多国际版画工坊、国外版画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国际影响。他说,国际交流几乎是最重要的文化自信的表现渠道,以往我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国际版画发展总有好奇和跟随的心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例如版画国际规范的制定等,中国居然是缺席的。我们在版画这一专业画种的发展中显得被动,首先表现在艺术市场,然后间接作用于版画家的创作自信。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去积极介入国际版画事务。去年成立的“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就是在有意识地改变现状,相信中国版画的国际作为和话语权会逐步扩大。他说,自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以来中国版画现代化所走过的路,已经构成了创作思维方式上的传统,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农耕时代所积累下来的版画资源与现代版画的观念积累,两者应该在版画家的主体思考中取得协调,凸显其明确的价值判断。同时通过主题设定和学术研究,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加以宣传鼓励,将“大国工匠”式的版画作风与勇于拓展的实验态度彰显出来。所谓民族文化自信,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夸大,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强行选择。有理性的包容、有清晰的格局、有推进的勇气,这本身就是值得提倡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