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意之展助产得意之作
——浅析“得意之作”书法艺术展
栏目:视点
作者:衡正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代书法艺术经过30多年的启蒙、普及、提高、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展览机制的建立。然而,目前这一“展览机制”已经出现瓶颈,甚至阻碍书法艺术更深入地发展,这也是当前难以产生艺术大家、难以诞生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多年来,各级文化单位、艺术团体都在积极思考、探索、践行有效的创新展览机制。比如,由苏州市文联、苏州市书协共同主办的“得意之作”书法邀请展,自2005年创办以来,其别开生面的策展方式,对新的展览机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得意之作”展览首先强调对展览文化的学术思考,在邀请艺术家的筛选上尊重专家的遴选标准,不但邀请的都是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书家,而且邀请的对象极少、极严,书写的形式、内容极宽、极松,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使书家具有极其自由的创作空间,按照艺术规律和个人创作理念进行创作,最大可能地创作出反映自己水平的艺术作品;此外,展览邀请当代著名艺术家举办高端学术讲座,将艺术和学术有机结合,用学术引领艺术的创作,扩大展览和观众的艺术视野,使展览具有一定的厚度和深度;更具价值的是,组织苏州地区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引导本地区的后学“放开视野,立定脚跟,找出差距,不跟风、少浮躁,多探索、多思考” ,为提高本地区的书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活动将创作、学术、评审、展出、引领等融为一体,尽可能剔除展览以外的不利因素,遵循艺术的创作规律,是对当下书法展览机制的一次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文艺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艺创作受到诸多艺术以外因素的影响。纵观历史上艺术大家的产生,其重要原因就是有相对独立的创作自由,遵循艺术继承、创新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得到专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当下艺术创作受到市场、评审、展出、内容等艺术以外的条件限制,难以按照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特点、审美风格和个人爱好创作,因此难以产生优秀作品,没有扛鼎之作就不能产生艺术大家。 “得意之作”展览活动所邀请的对象已经是国内一流的名家,在技巧、风格、水平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高度,基本具备了艺术大家的条件;活动经费、展出、出书等方面问题都不需要创作者考虑,艺术家只管创作。通过这样的平台,作者可以拿出最好的作品、最成熟的风格、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最擅长的体裁等,总之是最“得意之作” 。该项活动通过多次的举办不仅成为苏州地区的一个文化艺术品牌,同时也为催生艺术大家的诞生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位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是要创作出表现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数千年的艺术史告诉我们,优秀的艺术家一定要确立这个时代的艺术高度。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唤经典之作的出现,然而始终不尽人意。这主要是缺少更加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科学展览、展评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书法展览活动极为繁盛,为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书法艺术向深度发展,这一形式也渐渐地显露出它的不足和弊端。如:参加人员没有代表性、尺寸、内容的限制,特别是评选标准难以确立等,所以各级部门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然而至今没有根本的突破。 “得意之作”的主办方不仅深谙当下展览机制,对展览这种形式在当下所起的作用、存在的弊端也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得意之作”活动从策划的理念上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在运作的具体举措、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代表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