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样的现实不反映,我们就是瞒和骗
栏目:创作谈
作者:周梅森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的反响超出了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和出品方的预期,这部作品在今天能够获得中国社会各阶层观众的喜爱,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当这个电视剧只写了三集的时候,我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导演李路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部剧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社会的形态做一次准确、全面的描述;要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壮士解腕、刮骨疗毒的壮举展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给历史一次回答,给世界一次展示。所以说,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反腐剧,也不是一部简单的行业剧。有人说《人民的名义》是命题作文,其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同志来找我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没有给我规定任何任务,我从来也没有写过命题作文,我也很庆幸两次和人民检察院合作都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在实现这个创作目标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我要考虑人民的期望值,还有审查机关的容忍度,这些东西要在这个作品里进行统一处理,这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限制死了,认为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写,未经审查就先把自己阉割掉了。

  政策的宽容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空间,使我们的作品接了地气,接近了我们生活中的基本事实。坦率地讲,近十年来文艺界有一些乱象让人民很不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谈道:“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我想这部戏必须面对今天的严峻形势。例如,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巨贪的案子一公布就震撼了我,我以前根本想象不出来贪官腐败到这种程度。如果这样的现实我们文艺作品还不能面对、不能反映,人民就要说我们是瞒、骗。创作者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寻求最大公约数。

  另外还有一个是我们做这部戏不可违背的原则,就是不论谈到现实中的多少问题、多少缺陷、阴影面积有多大,永远要把光明摆在人民观众面前,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不要忘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给中华民族、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种伟大的成就是不容否认、必须正视的。

(周梅森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