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人情社会的贪官土壤
栏目:专家观点
作者:刘淑欣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民的名义》具有光明战胜黑暗的立意,它具备强大的善的力量,因为社会的进步是靠光明战胜黑暗来推动的。它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博弈,它突破了权谋博弈的窠臼。剧中那些好干部、好党员鲜活生动地给我们带来人间的温暖感觉;另外一部分人是以权谋之术去逃遁,在法律之网下他们假人民之名义的滑稽表演、垂死挣扎,最后在光明之下是无处遁形的。

  《人民的名义》刷新了反腐题材的开掘深度。剧本以深刻的反思照亮了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权力的盲区。比如民间有这样的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老百姓都痛恨贪官,但是潜意识里都巴望着自己家里有一个苟富贵勿相忘的官,希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们甚至痛恨自己的亲人朋友是清官,剧中欧阳菁就痛恨李达康没有给她任何的关照,说明我们贪官的土壤是多么的肥沃,而清官的成长是多么艰难。剧中,易学习和王大路对李达康的保护,还是有为党和国家保存干部的道义和担当,不仅仅是出于朋友的情谊。

  执政党必须确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政治主题。在作品里用人物之口谈到鱼和鱼缸的关系,还说过这样的话:“官员阶层应该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应该用道德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们” 。这个道理就在于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器,而公器是用来主张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那么官员的道德标准和他的人品的格局就十分的重要。如果你公器公用,那么官职就是辛苦,就是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如果你是公器私用的话就是官职越高诱惑越大,那么欲望就无止境。为官者必须修炼强大的内心力量,做到德位相匹。为什么我们喜欢李达康?因为这个社会太需要这样高尚品德的人而握有公器,这样老百姓人民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反腐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铲除腐败的社会土壤是每一个百姓的必修课程。比如我们家要出了一个高官我一定躲他远点,什么都不找他做,我一定要保护他,王大路就是这样的。 《人民的名义》对于权力地反思达到了新高度。

(刘淑欣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