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农的中国画从深圳“梦廻新安”
栏目:推介
作者:德加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双鹰立柏 汪友农

  “既得安徽风光之助,又传承了新安派的笔墨;他对黄宾虹代表的晚近新安画家传统阐发更多体悟,湿笔为多,善于用墨,又融入了写意花鸟的笔墨,大笔皴染,气脉贯穿,生活气息浓郁,画风更加腴润而有骨,散淡而精心,饱满而松动,一气呵成而不失精微。 ”批评家薛永年评述的,是画家汪友农的中国画创作。即日起至4月16日,观众可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梦廻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中一览“气脉贯穿”的画作特色。

  本次由深圳市文联、安徽省美协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展览,是继2016年在关山月美术馆、合肥亚明艺术馆展出后的第三站。展览展出1939年生于安徽南陵的画家汪友农自上世纪70年代至2015年去世前的主要创作。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深圳的文化艺术也体现出鲜明的移民城市的特征,如百川汇海,各种地域、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艺术争奇斗艳,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其中不乏全国各地已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他们在离退休后选择寓居深圳,在特区继续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他们脱离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也远离了世俗的纷纷扰扰,安于心而勤于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往往能拿出令人叹服的艺术佳作,他们的艺术呈现也当然是深圳艺术的重要特色与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深圳特区的美术机构,我们也有责任发现并推介这样一群艺术的耕耘者与理想的守望者。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汪友农就是一位寓居特区多年成果斐然的中国画家。

  上世纪70年代,汪友农创作的《重任在肩》 《稻是队里的》曾获得广泛好评, 80年代始,他投入极大精力宣传推介他的恩师、当时安徽画坛五老之一的新安画派代表人物黄叶村的中国画艺术。晚年,汪友农随子女客居深圳,潜心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尤其致力于传承新安画派文脉,博采众家之长,并形成自己鲜明艺术风格,他不仅是一位尊师重道的传统守护者,更是一位诗书画全能、人物山水花鸟兼善的中国画家。评论家孙克认为,汪友农晚年的山水画作品,章法讲究、树石磊落、溪泉流响,笔墨深厚酣畅;他的花鸟画作品也画得很精彩,花卉禽鸟充满情趣,笔墨淋漓,色彩饱满。他的作品《李白南陵行》和《九华秋色》抒发了画家宁静、恬适、飘逸的情怀,表现了画家人山两忘的情境;而《山村古木》等作品,表现的是秋天皖南农村古厚、宁静的小景,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让观者产生“梦廻新安”的向往。

  在展览和同期出版的画册中可以看到,汪友农的部分作品是在病逝前匆匆补题款识的,还有一些作品尚未完成——这是一位老艺术家潜心于传统水墨画艺术研究数十年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亦是研究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一个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