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显波花鸟画初探
栏目:画者
作者:税清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家园常有好音伴  李显波

  现代中国的花鸟画是在承传并变革古代花鸟画的矛盾运动中生发的。

  作为画家,每个人都期望无为地自自然然地生息,然而艺术并不生存在真空里,花鸟画作为文化子系统的一个细科时时受到大文化背景的影响。给予艺术重大影响的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变革,另一社会文化因素则是西学的冲击。西方文化不仅使整个中国美术形成了中西美术并存的格局,也为中国画融合西画的新派创造了机遇。由于写实主义的倡扬,使重视物性、物理的宋代院体画展现了隔代复兴的希望。这种情势使文人花鸟画受到压抑,也间接地受到促动。西学的冲击使中国画坛丰富了营养、丰富了品类,使花鸟画多了一条融合西法的渠道,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审美基础的花鸟画并没有被全盘西化论摧垮,却在“物竞天择”中显示出不竭的生命力。传统的中国中心论已被现实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只会刺激东方文化的自强信念。经过一个世纪的反省,我们悟到了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的可贵,也悟到了开放的全球意识的必要,中国花鸟画将在创造性转换中寻求其现代品格。中国花鸟画的这种创造性拓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以其独特性丰富世界文化之需要。

  从承传的一面讲,画家李显波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清末技法、样相的延续,而是继承了整个古代中国画、古代花鸟画的美学传统。他笔下的花鸟极具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

  李显波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他在探索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上走出了新路。他将丰富的生活积淀转化为对绘画的无限激情,其作品表现严谨中透出浪漫,写实中散发飘逸;无论是宏篇巨作还是斗方小品,将瞬间的笔墨变化与感情全部融入其中,在笔墨的挥洒中将创作的内在感情跃然纸上,无不给人以生动而又鲜活的美的感受。

  徐悲鸿对古代花鸟画评价最高,他认为“造诣确为古今世界第一位者,首推花鸟” ,并主张“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复兴中国画和中国花鸟画。李显波曾出版《李显波花鸟画集》 ,该册收集了《谁能有此口福》等30余幅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充分反映出其对西画塑形技巧和解剖、透视学的精深把握,对“写实”与“写意”取辩证观,以西画体面关系与中国画笔墨相结合描绘出的瓜果花鸟鱼虫,在情思和艺术表现层面上已有了相当成熟的表现。

  李显波的创作,除了空灵的花草与神采飞扬的鸟儿让笔者难忘外,印象很深的还有那一抹抹的墨荷。荷花,又名芙蕖,亦称水芙蓉。荷花的翠叶如盖,花大梗长,肥硕丰盈。“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是对荷花的最恰当的赞美。所以,荷花以其潇洒、高洁为人们所喜爱。荷花以白色、粉红为多见。白荷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多为复瓣,环生于莲蓬底部,写意画法有没骨、双勾、点勾筋及勾填等法。李显波喜欢画荷,平时处处留心荷花的图案,细心揣摩,他的工作室里,亦插有莲蓬朵朵,或立于枯枝,或卧于玉盘,时时观赏,日日把玩。作画时,他以大号提笔,饱蘸浓墨,侧笔铺锋,腹根着纸,从左至右写出荷花的前部,再用余墨向内画出荷叶的其它部位。此外,他用笔根淡墨接写内侧,墨色外重内淡,笔势归心,呈环状,并留出叶心空白,调清水将墨晕淡,以同样笔法写出左右侧的淡叶。然后,他再用中号画笔调淡墨,毫侧略吮重墨,由上向下、实起虚收,勾写荷花的前几片花瓣顺即勾写后面的花瓣及上侧的花苞,画面疏密有致,瓣口归心,笔端着重墨,中锋枯笔拖写花、花苞及叶的干,点写刺点,换小白云笔勾写花心莲蓬,取小号狼毫,调墨紫点写花芯,用中号兼毫调淡墨,点写叶下苔,被写叶筋,取书画笔着焦墨,中锋加写数叶劲草,行笔流畅,取风动势,着色或青、或红、或粉,或一蜻蜓点水,或两尾红锦游弋,或一黄雀高歌,或一双水鸟嬉水……意境空灵,余味无穷,栩栩如生,自如奔放,墨色浓淡不失情趣,层次变化更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