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都市情感剧的媚俗现象
作者:周思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守婚如玉》剧照

  日前热播的电视剧《守婚如玉》号称是一部都市情感大戏,蒋雯丽、许亚军、蒋欣三者构成全剧的三角关系。剧中,蒋雯丽和许亚军有着令人羡慕的婚姻,而这一切,在许亚军邂逅了“善解人意”的蒋欣后发生改变。成功人士、恩爱夫妻二人如何拯救岌岌可危的婚姻,能否顿悟家庭真正的含义,就成为该剧的核心主题。主创方和宣传方都说,这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和探索精神的好戏,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毫无新意和创意、延续了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的都市情感戏套路的电视剧。

  《守婚如玉》的故事模式乏善可陈:许亚军饰演的男主角赵明齐是一家私营公司老板,为公司生存与发展拼搏,也是家庭支柱,蒋雯丽饰演的女主角苏然,是一名资深眼科医生,深爱自己老公,但除了工作能力很强之外,家庭生活能力很差,虽然已到中年,但还希望老公处处都宠着她。蒋欣饰演的女二号华莎,刚从大学毕业,在工作中爱上了才貌双全的男主角,然后便开始了地下情。两人在这段婚外情中越陷越深,最终做出出轨的事。接着便是蒋雯丽、许亚军、蒋欣三者之间的争斗。十多年以后,男主角的儿子长大,师大毕业后到南方一座城市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第一天走进教室时,发现班上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跟华莎长得很像。这样的一部戏,会使观众在心底生出一种“熟能生厌”的感觉来。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敏感的电视人就把目光聚焦于成熟男女的婚姻危机上:成功夫妻遭遇婚姻变故,两人纷争不断;男人和女人如何将危机当做蜕变前的阵痛,如何实现自我救赎和互相拯救;直面婚姻中的敏感问题,探讨在面对爱人背叛时该一刀两断还是从头再来;被摧毁的信任如何重建,引导观众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婚姻中的矛盾与冲突,等等。这些话题放在以前,尚属新鲜,但在当下依然重复,就令观众厌倦了。电视剧《守婚如玉》的媚俗老套,让我想起巴尔扎克说过的一句很经典的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 ”导演刘飚谈及《守婚如玉》时曾表示,其探讨的是“婚姻到底如何保鲜”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他还说:“生活里所有的东西到第二天都会变成隔夜产品,婚姻也一样。要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并非易事,守护婚姻最重要的是对婚姻的信任。 ”这样的话语,其实没有一点新意。

  出演过《中国式离婚》 《金婚》等众多都市情感剧的蒋雯丽,此次在《守婚如玉》中饰演赵明齐的妻子,同时也是有些“高冷”的眼科医生苏然。原本生活幸福、家庭圆满、工作顺利的苏然身边的一切都风平浪静,可事情就在苏然为事业去北京进修一年回来后发生改变。蒋雯丽表示:“苏然是一个挺坚强,并且富有一定智慧的女性,这些在她体内深处的品质,会在她以后经历的磨难中慢慢显现。 ”在《甄嬛传》中饰演过“华妃”的蒋欣,是蒋雯丽和许亚军幸福婚姻中的一个“变量” 。华莎恰巧出现在赵明齐感情空虚的时候,也从此走进赵明齐和苏然平静的生活当中,是一心想将赵明齐抢到自己身边的第三者,在他们的情感生活中步步为营,咄咄逼人。随着三人之间的矛盾深化,一场所谓的“婚姻保卫战”就此展开——这个故事模式,让我想到《渴望激情》等一系列“成功夫妻+小三搅局”的老套模式。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城市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中年家庭危机成为了热门话题不假。 《守婚如玉》聚焦中年婚姻情感危机,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说“ 《守婚如玉》首次将婚姻如玉的概念展现在观众面前” ,未免牵强。现在我们的一些电视剧,乃至其他文艺作品,都失去了讲述美好的耐心和兴趣,创作者以媚俗、恶俗之心度受众之腹,动辄把故事讲得阴、坏、狠。创作情感剧,必然会有第三者搅局,仿佛不这样戏就不热闹,观众就会换台;创作家庭剧,两亲家必会斗得水火不容、打得鸡飞狗跳;创作职场剧,也一定是同事间勾心斗角、剑拔弩张。

  打开电视,那些层出不穷的情感戏带着彼此相像的遗传基因,一如龙卷风般席卷荧屏,令人躲无可躲、别无选择。 《渴望激情》《温柔的谎言》 《中国式结婚》 《中国式离婚》 《中国家庭》 《裸婚》《闪婚》等等,这些电视剧多以当今都市社会家庭生活、婚姻危机为看点。一部部地看下去,发觉不对了:这种看似接地气的都市情感剧,具有强烈的相似性,题材角色大同小异,创作思想也彼此雷同,只不过张三换成李四,王五变成赵六——无非是豆腐一碗、一碗豆腐。如此老套媚俗的创作,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望而生厌,他们不由发出质疑:“现在的都市家庭真的是如此不堪吗? ”“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讲述美好和谐的都市家庭情感生活吗? ”

  客观地说,在当代都市,个别中年成功男士,与艳羡其倜傥潇洒的年轻女性的关系确实微妙,如何维护中年围城的坚固与纯粹可算是一道时代命题。但事实并不像众多都市情感剧描绘的那样,危如累卵,乃至缺乏信任、冷战不断。都市情感剧的主创们,为了提升收视率,不顾生活的真实,不思思维创新,关起门来,天马行空,胡编滥造,故意放大都市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矛盾,甚至不惜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增加看点,他们为编故事而编故事,为凑热闹而凑热闹,刻意将人物关系庸俗化、恶俗化、狗血化。此类作品的要害在于阴气过重,与文艺作品求真、向善、审美的崇高诉求格格不入。为了制造所谓的“看点”或“戏剧冲突” ,他们甚至不顾文艺创作的起码常识与伦理规范,在他们的笔下和镜头里,中国人的都市情感生活简直一地鸡毛、一团瘴气;成功男士往往丧失起码的道德伦理底线,偷鸡摸狗、撒谎成性;年轻女性为了出人头地、享受生活,也都变得卑鄙、明铺暗盖。

  都市情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晴雨表,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是道德风气的隐喻符号。夫妻感情如何,与整个国家风气、社会风气紧密关联。事实上,夫妻关系、情感伦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积极融合中,表现形态极为丰富,虽然难免有不和谐之音,但彼此相信、相敬如宾、互相支持、风雨同舟乃是主流。作为我国主流文化之一,儒家是以血缘与生命为中心展开对人生思考的,所以夫妻关系、异性关系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个人生命与价值的试纸。在此意义上,似乎有必要审视当前充斥荧屏的不正常道德伦理氛围以及由此透露出的负面价值导向。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更高于生活。影视艺术不应该“贴着地面走” ,应该更多描写正面、积极的内容,多一些夫妻和谐相处、彼此信任的内容表现,引导观众走向和谐、走向友善、走向美好。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直接外化,更是思想“总开关”的阀门与闸口。而向上向善则是精神的跃升和道德的纯化。影视文艺作品理当在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向社会输入正能量,使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得以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