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所及的“美丽新世界”
——记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佛罗伦萨佩戈拉剧院II 坎迪德·霍弗

  各种双年展、国际美术展、青年艺术家项目展近年来在国内呈井喷态势,与此同时,同质化、类型化的展览也在逐步分化,探索属于自己的定位与模式。日前,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由中国侨商联合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共同主办,南京布罗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利源集团承办的此次展览,则着力从策展和呈现上,兼顾普通观众与专业美术领域从业者的不同审美。

  “移动的博物馆”家门口看大师经典

  此次展览以“美丽新世界”为主题,包括“向大师致敬II——国际艺术大师展”“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与“多元色彩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三部分,由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联手俞可、夏可君以及来自意大利的El - eonora Battiston组成策展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或者画廊,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空间足够大,而高达6米的展墙与连接不同部分的白色通道,则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我们没有在通道悬挂任何的艺术作品,这样各个展览项目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观众游走其间,可以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可以跨越东方与西方。 ”朱彤如是说,俞可则将此种展陈形容为“移动的博物馆” 。

  值得一提的是,在“向大师致敬II——国际艺术大师展”上,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商勇与常宁生,以及浙江大学的沈语冰,经过细致的梳理,选择了包括毕加索、梵高、莫奈、罗丹、高更、马蒂斯等23位西方艺术大师在内的50件作品,除了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严陆根的藏品、毕加索名作《戴绿帽子的女人》曾在首届展出过之外,其他作品都是初次与观众见面;其中的“风景专题” ,有一幅莫奈的《睡莲》 ,画家将水、光、风与植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定格,精准的捕捉与诗意的再现令不少美术爱好者驻足细观。

  策展人团队细分展示艺术碰撞与交融

  作为展览重头戏的“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 ,被策展团队细化成“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他性”与“中国当代墨线艺术”等不同单元进行呈现,不仅对比各国艺术家创作的不同语言、形式与主题,更着意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纳入国际视野之中。

  朱彤负责“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单元的策划,他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更深层次地影响了大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与艺术。而对应于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的发展,这一时间节点也标志着其在学术体系甚至商业价值的分水岭——2008年以后,艺术家们开始进行更多元的创作,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与各种新兴媒体互动,从而带来了全新的作品形式与表达方式。“如今我们可以忽略艺术中的逻辑,也不必拘泥于规则,因为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面貌各异,唯有思想的自由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朱彤说:“艺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这样充满冒险和不确定性,我将这个单元定名为‘目光所及’ ——谁都无法预知未来艺术的走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自由的发展忠实、详尽而准确地记录下来。 ”

  担纲“他性”单元策展人的是Eleonora Battiston,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她更喜欢听人们喊她的中文名字——叶兰。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美丽新世界” ,叶兰说:“最初我觉得简直难以置信,现在的世界并不美丽,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人们所遭受的战争、灾难以及偏见。 ”因此在她看来,“美丽”一词唤起的是一种希冀,而“新”则孕育对未来的憧憬。在展览的前言中,叶兰引用了乌拉圭小说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一句话——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破坏性行为或早或晚都会得到创造性行动的回应。 ”她想要借这次展览,让艺术作为创造性的行动,成为反思的契机与积极的解答。

  之所以给自己的单元取名为“他性” ,叶兰表示,它代表的是一种独特、一种非凡。“艺术展示着每个‘他’的看法,表达各自对改变当前环境的愿望,不同的作品可以跨越种族与边界的鸿沟,折射各个国家间文化与认识的碰撞与交融。 ”她说,自己选择了来自20多个国家近30位艺术家的作品,有的来自南美洲的危地马拉、古巴及阿根廷;有的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有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家的艺术家。除了地域的分布颇广之外,处在何种创作阶段叶兰也有所考量,参展的艺术家中不少是事业刚刚起步的,还有的正处于发展期,也有几位已经声名远扬,而对于“他性” ,他们的见解和表现各具特色:例如西班牙的摄影艺术家费尔南多·巴亚纳,他一直取材于身边最简单、基本的日常生活,参展作品《段落175——太平间(萨克森豪森) 》看似冰冷甚至阴森,却能带给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来自德国的坎迪德·霍弗作为当代知名的摄影家之一,也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的代表,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叶兰选择她的《佛罗伦萨佩戈拉剧院II》 ,以彰显古典建筑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有关策展的理念,叶兰建议中国的年轻策展人不应该仅仅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要多关注全球艺术领域的各种事件与流行趋势,与此同时,应更多地建立起与国外艺术机构或画廊的联系。

  夏可君最近几年以策展的方式,探寻中国当代艺术的更多可能。为了准备“中国当代水墨”这个单元,他花费了不少时间,最终决定以“中国墨线”为主题,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一种当代的表达。“参加展览的几十位艺术家,跨越了不同的年龄段,也连接了不同的时代,他们的作品本身已构成了多重的对话:一方面是中国艺术与西方各种艺术观念的对话,不再仅仅是复制、挪用与模仿;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对话。 ”夏可君向记者介绍说:“艺术家张大我的《触感》 ,有着枯涩的飞白韵味,看似抽象,却又不同于西方的抽象绘画,墨线在打断与连续之间,有着自然元素的律动,时而激越时而静谧,墨色或沉黑或虚白,细密而繁复;胡又笨的抽象系列,则在材料上做足功课,运用揉皱、拼贴、挤压、电烤、烙印、滚动等多种手法,将宣纸的柔软发挥到极致,每一条折痕都有如水纹般诗意。 ”

白马过隙 林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