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申办会在京举办——
国、油、版、雕等13个分展区承办地基本确定
栏目:聚焦
作者:杨萍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  11月27日上午,中国美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下午新一届主席团和中国美协分党组班子随即召开“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申办工作会” 。中国文联、文化部有关领导,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各展区申办方有关负责人等一同参加会议。

  根据当前美术发展现状,本次全国美展首次将实验艺术纳入其中,共分有13个展区,分别是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粉画、陶艺、漆画、艺术设计、综合画种动漫(年画、漫画、连环画、插图、动漫、书籍装帧) 、综合材料绘画、港澳台(包括海外华人) 、实验艺术。最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及获奖提名作品展还将在北京展出。本次全国美展的评选学术原则是:贯彻符合艺术规律的方针,在评选中真正有效地把重视文化积淀与提倡技术创新统一起来,坚守本画种的基本特点,注重体现民族气派、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作品。

  关于本次全国美展采取的送件程序为:分级送件、自由投稿和提名征集。分级送件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地方发现人才,因而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四个画种延续采用分级送件的方式。其余画种采取自由投稿方式,实验艺术展区则采取提名征集的投稿方式。对此,组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宣传推广小组,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全国美展的影响力,使全国美展能够做成中国最重要的艺术盛会和艺术节。

  全国美展的成功举办与全国各地对美术事业的支持密不可分。当前各地区争办全国美展的热情非常高涨, 13个分展区都有城市申请,其中6个展区有多个城市竞争申办,这充分证明了全国美展的重要性和各省份对美术事业发展的热忱。为此,中国美协还将组织力量先后分赴上述多个展区,积极就展场的设施、经费、组织等开展调研考察工作,适时地进行调整,达到意志相同、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的良好、合理工作机制。

  在此次申办会中,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杜军介绍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申办程序、计票方法。来自12个地区的代表宣读了“申办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报告” ,并播放了精美的申办宣传片、幻灯片,分别对各自竞选展区的相关组织机构、经费筹措、场馆展厅等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经过激烈的角逐,经评委投票最终确定了申办胜出城市: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市,版画展区在广东省,雕塑展区在山西省太原市,水彩粉画展区在湖北省,陶艺展区在陕西省西安市,综合画种动漫展区在浙江省嘉兴市。其余展区承办方为:油画展区由浙江省承办,艺术设计展区由陕西省承办,壁画展区由壁画艺委会承办,漆画展区由福建省承办,综合材料绘画展区由河北省承办,实验艺术展区由实验艺术艺委会承办。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与各展区代表签订了展区申办意向书。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在会议上表示,2014年又将迎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美展是一项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与新中国同龄,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风雨历程。全国美展不仅反映了新中国各个阶段美术事业发展的成绩,见证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而且成为“推精品,出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普及和繁荣我国美术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美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术家队伍日益扩大,美术风格日趋多元,美术门类更加细化、丰富。然而,美术事业在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新特征、新趋势、新问题。因此,全国美展也应当与时俱进,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美术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据吴长江介绍,为了完善全国美展的机制和运作模式、更好地展示当代美术风貌、办好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今年年初中国美协拟定了调研提纲,从学术原则和展览机制两大方面,向各地美协负责人和各艺术门类专家征求合理化建议和意见。4月12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西南片调研会,23日,又召集中国美协各艺委会主任、秘书长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艺委会专家调研工作会” 。7月4日,召开华北片调研工作会。7月18日,在浙江省桐庐市召开东南区调研工作会。参与调研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全国美展对我们国家的美术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重新思考和构想,在延续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专家们结合各自专业,从展览主旨、评选标准、送件程序、展区划分、展示推广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中国美协在采纳大家的意见后制定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实施方案》 《展览细则》 。

  此外,会议期间,由中国美协平面艺委会主任何洁向大家展示了专门为“中国美术奖”设计的奖杯和奖牌模型,并阐述了设计理念;由雅昌文化集团美术文博项目部副总监程成向大家展示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画册设计样书及其他配套设计样稿。与会代表对设计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会后,设计者将汇总意见进行修改,再拿出最终的方案。

(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