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功夫片永远不会消失

——专访功夫演员、电影《金刚王之死亡救赎》主演释延能

释延能(左)在《金刚王之死亡救赎》中饰演金刚王

  30年前的一部电影《少林寺》 ,激发了无数人的功夫梦:去少林寺习武,有朝一日成为在大银幕上打得酣畅淋漓、扬眉吐气的英雄。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因此改变,释延能也是其中的一个。9月底上映的电影《金刚王之死亡救赎》 (以下简称《金刚王》 )打出了“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概念,意在推出这位新的功夫明星。其实释延能已不是新人,从2003年的《功夫》 ,到后来的《叶问》 《新少林寺》 ,再到今年的《西游降魔篇》 ,很多观众记得他饰演的那些很能打的大配角,却叫不上他的名字。这一次,他成了绝对的男一号。

  没有用任何特技的动作电影

  在释延能拍完《新少林寺》后,宁夏电影制片厂筹备《金刚王》 ,主人公是个少林武僧,在上世纪40年代初,他靠一身硬功夫最终粉碎日本侵华组织哈迪斯神社。他们找到了释延能,觉得这个曾在少林寺习武、功夫不错的男演员跟角色很相似。影片监制杨真鉴、导演罗永昌等还跟着释延能去了趟少林寺,用释延能的话说, “对我做了彻底的了解” 。这是个他适合的角色,为此剧本也进行了调整,让演员和角色契合度更高。

  所以,一定程度上,释延能演的是自己。但他告诉记者: “其实,我没有演。 ”这个靠拳头和功夫抵抗侵略者、挽救同胞生命的超级英雄式人物,是以一种淡定的姿态面对困境,这跟生活中的他几乎没有不同,“90 %都很像” 。“你看电影时就发现,我没有像一个普通的电影角色那样,把喜怒哀乐表现得很丰富,就是很淡定地面对任何事情,不会去逃避,也不会被困难吓倒。 ”他对记者说。

  为了这部电影,释延能准备了半年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和减肥,并放弃了在四部电视剧中出演男一号的机会。拍摄前的三个月和拍摄期间,他每天吃的都是白水煮菜。跟朋友们出去吃饭,旁边放两大碗开水,所有的菜都涮了再吃。半年下来,瘦了一二十斤。体能训练也是超负荷的,除了正常的练功,每天坚持超强度训练:游泳、爬山、跑步。最终,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主人公,不仅是个英雄,也是个型男。

  《金刚王》追求拳拳到肉的打斗效果,演员们是真打。“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特技镜头,也基本没有吊威亚,所以需要两个人的碰撞是很真实的。 ”释延能介绍。同时,作为要创造动作奇观的第四代功夫电影, 《金刚王》没有通过多角度的镜头拍摄,然后经过剪辑后形成精彩的动作场面,来打造视觉奇观,也不凭道具的破坏来充斥画面,制造激烈效果,就是通过演员自身来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体系。

  这对演员的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金刚王》的武行兄弟们,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十几个人都不同程度受了伤,断胳膊、断腿、骨裂……”释延能说。他自己也如此。拍了107天,打了100天。但对于动作本身,他是驾轻就熟的,“这些年拍下来,现在任何动作对我来说都游刃有余,基本没什么难度了” 。影片中,有一场的动作戏,也是他独立设计的。

  成名没那么简单,不是能打就能演主角

  释延能触摸到功夫电影梦,是在2003年。周星驰在为《功夫》选演员,经朋友介绍,释延能去试镜。就在酒店大堂里,他为周星驰做了一些腿法的展示。当时他还不知道,在他之前,为了这个角色,周星驰已经试了200多个人,都不满意。释延能本来也没抱太多期望,但当时就把他定下来了,饰演影片中的三大高手之一苦力强,两天后就进组拍戏了。“我以为试完镜很快就要回去,衣服就带了一条短裤、两件背心,结果一拍就拍了45天。 ”他向记者回忆。开拍前两个晚上,他兴奋得睡不着,打电话给少林寺的师父和师爷报喜。“当时也是因为年轻。 ”他感慨。

  从配角到主角,释延能用了十年时间。这十年间,功夫电影的天下,依然属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等人。十年不算短,这期间同为少林弟子的王宝强,已经完成了从群众演员到知名演员的华丽转变。释延能不可能一直淡定,事实上,起起伏伏,曾经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心理。

  “每一次有新的机会来时,都会抱着很大冲劲儿去迎接每个角色,但每次兴奋过后,发现接到的都是一些配角,都是被人揍的角色。 ”他对记者说,“心情经常随之起伏。 ”拍完《功夫》之后的那些年,他全是演黄金配角。他也曾心理不平衡:“我是一个习武之人,功夫好,比谁都能打,比子丹哥能打,比少皇能打,应该演主角。 ”

  这种心态发生转变是在拍《新少林寺》时,他饰演少林武僧净空。“当时我的感受是,哇,终于演了一个跟我本色接近的角色,每拍一个镜头,都发现跟我当时在少林寺的生活环境很接近,那种低落的心情又消失了。 ”

  采访过程中,释延能经常提及一个词:历练。多年的从影经历,他开始懂得并接受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阅历也渐丰,至《新少林寺》 ,他终于变得平和。这次终于有机会在《金刚王》中担纲主演,他的心情却是出奇的平静。他对记者说:“按说我应该是,哇,当男主角了!但没有,反而是很平淡的心态。 ”

  少林寺收获最大的不是功夫

  记者问释延能最擅长的少林功夫是什么?他回答:“刀枪剑棍样样都可以,少林拳、九节鞭、关公刀、棍,都是我比较强的功夫项目。 ”这种自信源于他在少林寺十年的习武经历。从记事起,他就喜欢功夫,特别是看了《少林寺》和《霍元甲》后,决定以后要做功夫明星,吵着去少林寺习武。父母不同意,他就软磨硬泡。12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火车站,他独自一人从山东坐火车去了少林寺。

  去到少林寺后,他发现那里的一切和电影里的不一样,“以为会有很多人在练功、挑水,很有意思,但其实当时少林寺开放没多久,杂草丛生、一片狼藉” 。当时他的感觉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所有的小学同学、家乡的父老乡亲都知道你去少林寺习武了,再回去也觉得丢不起这个脸,一狠心一咬牙就留了下来,结果就留了10年” 。

  起初一年很苦,就住在牛圈和羊圈旁边,垒几块砖头,铺个木板,师父给他铺上被子和冬天盖的禅衣,就是他的床了。每天吃白水煮萝卜或白菜,配馒头、稀饭、面条。第二年,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了,修了马路,通了自来水,但还是要每天上山捡野猫野狗的粪回来种庄稼。到他15岁时,少林寺开始走出国门做文化交流和访问,他成为代表团中年纪最小的和尚,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国外。但心中的电影梦始终割舍不下。1998年,他离开少林寺,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现在回想起在少林寺的习武时光,他还是会说:“非常苦。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是天气恶劣越要出去练功夫,冬天下着大雪时,就光着膀子在户外练。“其实并不是说这种残酷的环境下练武功夫就能精进,师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磨炼你的人格、毅力、修为。 ”他对记者说,“劳其筋骨,经受困苦,才会有所感悟。这对我的成长帮助最大” 。

  在《金刚王》中,集合了世界各种功夫门派,主人公“金刚王”的动作体系,基本是以少林拳为主。释延能认为,少林功夫跟其他门派最大的不同在于,有它自己的宗教信仰、神秘性和禅宗思想,“它的心与身是共修共通的。

  功夫电影经历过黄金时代后,如今日渐式微,不管是投资方还是观众,热情都不如以前。释延能很清楚这个现状。“但我认为功夫片是唯一在世界上不用任何语言解释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永远都不会消失。在几个前辈把功夫电影推到一个极致状态后,我们年轻人应该有责任和使命感将其延续下去,把新一代的功夫电影呈现给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