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
——记“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
作者:本报记者 段泽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草原钢城(中国画) 焦洋

 

盛装(油画) 朝戈

  继以西藏地区为主题的“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和以新疆地区为主题的“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相继于2009年、2011年登陆中国美术馆并引起广泛好评后,日前以表现内蒙古60年来美术创作成就的“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400余件涵盖几代美术家表现内蒙草原题材的佳作和今年百余名美术家赴内蒙写生采风后的新作,共同梳理与呈现出现当代中国美术史又一条发展脉络。

  从上世纪30年代,沈逸千、赵望云等老一辈美术家到内蒙草原写生创作开始,随后数十年间将其毕生心血与灵感诉诸那片神奇草原的美术家不在少数。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吸引着汉、蒙等各民族美术家不遗余力地表现草原,草原又是如何滋养着他们,让其一批批依靠表现草原而成名成家?极具辨识度的蒙古族形象、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宽广博大的草原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这些可能都是备选答案,但又不能完全揭示美术家想要表达的以及草原所给予美术家的独特体验。

  草原之美与画家之眼

  提起草原,我们常会浮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开阔的视野,广袤的土地,马背上的牧民,这些视觉元素也是美术家表现草原时热衷的母题。然而,看似简单的视觉元素,在美术家不同的画面经营中,呈现出的面貌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生活在内蒙古的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对草原有着不一般的感情。“蒙古族的形象,纯朴、彪悍、乐观的民风以及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都为美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刘大为说。与刘大为类似,很多热衷内蒙草原题材的画家,很小的时候就与那片大地结缘,并对其怀有深沉的感情。“我很小的时候,家住的一间房分南北大炕,对面炕上住的就是蒙古族,从小就吃他们的食物。那时就感觉蒙、汉是一家。后来,我几次下牧区,放眼一看处处都是画面,草原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美的。那里的风情滋养了我的艺术人生。 ”通过著名美术家胡勃的话语和他作品中通过四季时序、日月星辰变化所展现的草原意境,让我们得以体会人与自然可以如此和谐的共生共存。

  并非成长在内蒙的画家龙力游,是从上大学时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草原,但这一接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和草原上的人与物有关,而他的表现对象也随着时光的流逝,从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到结婚生子。“要是有人问我对草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草原的绿色生态使我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龙力游在作品中着力表现草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其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我努力画出牧民平凡生活中包含的文化韵味,画画不光是用手来画,还要用思想、用心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风貌,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也是龙力游在绘画创作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不雷同他人,也不重复自己。

  草原作为一类母题,浅层次的风俗化表现对猎奇者而言在所难免,然而从本次展览中的优秀作品和长期表现草原题材的美术家的言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该领域上有所建树的美术家,都是长期执著往返于那片大地的。他们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蒙古包,熟知了一个又一个蒙古族图案后,才知道该画什么的。

  “美术界流行去边疆体验生活,猎奇式看到跟汉族文化不同的东西然后回来画,这个我过去不认同现在也不认同。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表示,“草原对我来说是精神家园,当我们讨论‘浩瀚’这两个字的时候,它不光是广阔、开阔,还有更多的精神因素在里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蒙古族画家朝戈也认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有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采风的风土人情表现上。“我自己创作,特别想回避这个。作为蒙古族的成员,我知道这个民族的历史、心灵诉求和他们的审美在什么地方。我要力求将一个少数民族和关于他们的创作纳入到一个普遍的人类问题或纳入到一个主流的现代文化中去研究,以一个民族内心的感受作为表达的出发点,而非一般性风情作品的视觉呈现。 ”

    从内蒙走出的画家群体

  在“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征稿之初,就有不少评委发现一个不同于之前表现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题材展览的地方:蒙古族画家的参展比例相当之高。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里有200多位美术家的参展作品,其中有99位是蒙古族画家,接近画家总数的一半。而展览中个案展示部分的侯一民、妥木斯、詹建俊、谭权书、尹瘦石、刘大为、胡勃、李爱国、龙力游、朝戈、苏新平11位艺术家,或本身是蒙古族,或出生成长于内蒙古,或在内蒙古长期生活,他们构建了现当代内蒙古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

  “内蒙为什么能出来这么多画家,很多人碰到我,都问过这个问题。 ”在胡勃眼中,这是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值得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这归根到底在于教育。“我们的成长年代,包括后来比我们年纪轻一点的那批人,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从‘反右’开始,一批相当有水平的人才到了内蒙。记得,我的中学老师各个水平都很高,比起现在的大学老师讲课毫不逊色。从师资到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有一支优秀的队伍。 ”胡勃回忆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认为,草原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这点在古代表现得非常充分,因为那里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长时间、多个时段的持续交流把它们连在了一起,我们从俄罗斯的草原、内蒙古的草原上都可发现这个世界性的特点。但内涵最为丰富、持续发展到今天的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草原。这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民族之间的互动。我们不少艺术家是中原的画家,是内地的画家,是有主流风格和主流美术趋向的画家,他们到内蒙古的草原画内蒙题材,把这些元素带到了内蒙古地区,又把内蒙古的文化融进了绘画。草原给了画家营养,画家因为草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这种互动在内蒙古美术题材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则认为,从油画到中国画、版画,从内蒙古走出来那么多的美术家,这不单单跟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极具草原特点有关,重要的在于在艺术个性的表达和艺术语言的应用上,从内蒙走出来的美术家重视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和个性的发展,他们往往从精神层面表达草原给予他们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