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彤:放开想象力,让舞台更美好
栏目:创作谈
作者:郑荣健 胡睿妍  来源:中国艺术报

边文彤近照

  在国家大剧院刚刚结束的“2023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中,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舞台美术设计师边文彤应邀带来了自己的装置作品《回眸》参展。走进展厅,观众就可以看到一颗斑斓硕大的“眼球”,外圈部分采用了镜面材质,中间眼球部分可以旋转,一面是一块生锈的铁板,一朵红花“破板而出”;另一面是屏幕,循环播放着边文彤的访谈视频,在装置空间里产生出回音的效果,也展现出“回眸”所寓意的丰富象征内涵。

  “《回眸》中展示的作品是我过去四年来的部分创作,是对自己过往创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整个作品传达出的是‘我说着,我听着,我看着’的概念。”在为此次参展而应邀所作的《舞台美术的文学意蕴》专题讲座中,边文彤解释,外圈的镜面材质,最初是想在上方安装录像设备的,“一直在舞台上做视觉呈现,因此想借此记录下观众看到作品时的反应。这是自我梳理的一种很好方式,希望能为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边文彤是近年来逐渐崛起的优秀舞台美术设计师,为大量戏剧作品做过舞台美术设计,用充满创意的视觉呈现助掖这些作品获得各类重要奖项。进入新时代,她的创作更加繁忙活跃,带来了《走婚》《孔雀翎》《飞虎将军》《夕照青果巷》《小镇》《红船往事》《生如夏花》《美好家园》《燕翼堂》《江姐》《喀喇昆仑》《小城》《大河安澜》等众多舞台美术设计作品。在《今夜星辰》的设计中,边文彤采用写满运算公式的毛玻璃贯穿主人公郭永怀的办公室、家中墙壁、列车厢等;在《突围·大别山》中,她又用一片盛开的杜鹃花传递出对生命的致敬以及对主人公嫩芽儿牺牲自己以保全红军战士的精神升华。边文彤多次谈到,舞台美术绝不只是做“布景”的,而是要参与情感叙事、进入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要表达出基于作品和人物规定性之上的审美独特性。

  借“2023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举办之机,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中国艺术报:有哪些艺术家、艺术流派或文化对您的设计风格产生了影响?

  ●边文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很大,它是我们从小到大、在这片民族水域里面长大的养分。比如我们从小背古诗词、学习国画、欣赏中国的园林建筑,这是从小耳濡目染、融入进血液里的文化。长大后,我接受到西方的教学体系、训练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结合。我很难说某一个艺术家或者某一个流派对我有些什么样的影响,但我的经历中会有很多次文化结合的过程,把我曾经所有的生命记忆焕发出来。

  人生就像一列车,沿途看到的所有风景都是一种记忆,而灵感这时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眼前。比如《突围·大别山》中有两个有弹痕的造型,我的灵感就来源于自己背包在德国柏林旅行时看到的一座被炸毁的教堂和布满弹痕的纪念碑。以当地的修复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抚平战争痕迹,他们非但没有修复,反而将它作为战争遗迹好好地保存下来。战争的记忆留存在人们所有记忆密码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冲出来。

  在我看来,灵感是人们的一种记忆与多种元素的融合与迸发。所有我看到过的都会成为我生命当中很重要的记忆。我感谢所有的合作者,也感谢我曾遇到过的挫折和坎坷,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艺术报:在一个舞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您与导演、演员等其他创意人员是如何协作的?会产生分歧吗?

  ●边文彤:分歧肯定会有,因为每个人对于不同环节都有非常具体的想法,但这并不会对我们的创作过程产生阻力。我合作过很多不同的导演、团队和院团,他们对跟我合作还是有所期待。我也期待相互的想法能够同频,因为同频会给我提供更自由的创作空间。我觉得,被动、牢骚、对抗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为设计者,一定要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样的灵感或创意,只有让别人认可这个方案,才会有进一步的实施。如果所有人都持否定意见,那么坚持就是徒劳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做仅仅供人欣赏的独立作品。

  换一个角度看,所有的合作者身上一定有我可以学习到的长处,他们说的某一句话点醒了我,或者在一个最关键的时刻说这个方案不行,对我来说也许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可能再拐个弯就是柳暗花明。我觉得任何一个剧本的舞台美术设计都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你拿出了一个可能性给别人,如果没有被接受,那也许是因为创作者在美学上有差异。很多种特殊的情况我都遇到过,但这并不会耽误我们的创作,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找到共识。

  ◎中国艺术报:对于正在从事舞台美术设计事业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

  ●边文彤: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是要放开想象力、放开创造力。用视觉的方式在舞台上传达精神、传达思想、传达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就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大胆地放开想象力。其次是不论运用了哪种呈现方式,我希望在舞台上的表演是美好的、崇高的、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将整部剧的创作放置在舞台上,观众用几个小时的时间观看演出,作为舞台美术设计者就要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令观众满意的答卷。最后还是老生常谈,要多积累、多储备,舞台的表达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让我们所有的力量充满在这块空间里。

边文彤作为舞台美术设计的扬剧《郑板桥》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