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全国演出超11万场,
票房收入破百亿元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02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2.41%;观演人数3256.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6.70%。其中: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演出场次7.09万场,票房收入39.56亿元,观演人数1103.32万人次。大型演唱会、音乐节411场,票房收入25.92亿元;观演人数410.06万人次。旅游演艺场次3.89万场,票房收入37.29亿元,观演人数1742.81万人次。

  儿童剧及亲子类演出形式多元

  儿童剧及亲子类演出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演出品类,在2023年暑期演出1.37万场,观众人数186.61万人次,票房收入5.57亿元,在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各演出类型中分别占比19.36%、16.91%、14.07%。儿童剧、魔术秀、科学秀、动画配音秀、亲子音乐会、新型戏曲演出等各类项目异彩纷呈,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观演需求。部分专业剧场和院团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演出和相关公益活动作为打造自身文化品牌的一个发力方向,已逐渐形成品牌。如,国家大剧院推出2023国际儿童戏剧季;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推出“缤纷国图·2023暑期儿童演出季”;保利院线各大剧场纷纷举办“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剧院在提供多品类亲子演出项目的同时,还配套了艺术夏令营、艺术工坊、文创市集等丰富的活动。

  优质演艺产品受关注

  今年暑期,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以及观演人数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60.11% 、169.89%和106.90%,其中话剧、音乐剧、舞剧是专业剧场演出中的热门品类,票房占比分别为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演出票房的12.06%、10.58%、9.86%。专业剧场多在暑期推出演出季策划,时间相对集中、场次安排密集。暑期是演出消费旺季,多个新剧目将其首演选在暑期档,如话剧《钟馗嫁妹》在首都剧场首演;北京皮影剧团推出《影箱奇旅》;尼山圣境戏剧节推出原创音乐剧《未·来》;越剧《富春山居图》在杭州大剧院首演;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同时,国外来华演出团体类型、数量和演出场次在暑期也明显增多:莫斯科儿童剧院《动物海盗船》开启在华38天巡演行程,共26场演出;第36届哈尔滨夏季音乐会汇集2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共40余场演出。

  音乐节演唱会热度持续

  今年暑期,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成为大型演出项目的举办地。为一场演出而赴一座城,演唱会、音乐节带动大量的人群跨区域流动。例如,7月初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共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入场,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8月中旬,周杰伦演唱会呼和浩特站观众达18万人次,其中跨省观演占比超过70%;7月在天津举办的首届泡泡岛音乐节观众人数超6万人次,其中约70%来自北京、河北及其他地区跨城观演的观众。演唱会、音乐节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年龄18岁至3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5%,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演艺经济”给地方文旅市场带来综合收益并显著提升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邀请大型演出活动落地。同时,大型演出带来的短时间内大量人流聚集,对演出举办地和演出机构提升交通疏导、观众引导、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公共空间演出邀约激增

  以往多在地产和商业项目中出现的公共空间表演,今夏大量进入文旅项目中,公共空间表演邀约不断、场次骤增是今年暑期出现的新现象。目前看,公共空间表演地域上有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最多,西南和华南均呈上升趋势。文旅产业较发达的城市都对公共空间演出有较大需求,如上海、杭州、海口、重庆等地。公共空间表演多在大型商业体或户外进行,融合杂技、音乐、舞蹈、魔术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演出形式,因其视觉冲击力强、趣味性高、互动性好,作为一种功能性特别强的演出,易于创造氛围、吸引人流而受到商业体以及各类大型活动主办方的青睐。面向公共空间演出团体、机构的调研显示,以往暑期并非公共空间演出旺季,且除少数知名戏剧节外,公共空间表演多在室内大型商业体中。今年暑期由于音乐节、艺术节、展览等各类大型活动激增,公共空间演出的订单也随之增长,而旅游景区及一些大型会议活动为吸引人气,也对公共空间表演有大量需求。

  旅游演艺迎来高客流

  2023年暑期旅游演艺在场次、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数上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5.34%、496.20%和717.85%。旺盛的出行需求仍是旅游演艺项目保持热度的主因,传统旅游演艺项目中也呈现诸多新热点。陕西、河南、四川等多个旅游目的地及国潮IP景区暑期迎来大客流,大唐不夜城、华清宫等景区的演艺项目成为众多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必选项。湖南张家界沉浸式演出《遇见大庸》生动再现非遗和民俗文化,今年暑期每晚连开两场仍供不应求;河北廊坊今夏正式开门营业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亦受到广泛关注。旅游景区与演出机构的合作也更为深入,如开心麻花和重庆四面山的合作首次走出城市舞台、融入山水之间,推出为期6天的“开心麻花自然喜剧节”;秦皇岛阿那亚文化街区今年暑期接连推出大地艺术节、虾米音乐节、“别的聚会2023”等演出活动,让戏剧、古典音乐、流行与摇滚无缝衔接。

  综上所述,演出领域各类企业创新产品形态、丰富内容供给,以舞台剧目、音乐节、演唱会、艺术节、戏剧节等多种形式,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效果显著。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演出机构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遵守票务运营规范、加强观众引导和服务、确保演出秩序与安全等方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