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心灵,呼唤崇高,以青春传递经典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民族歌剧《同心结》在京上演——

直击心灵,呼唤崇高,以青春传递经典

民族歌剧《同心结》剧照 天津音乐学院供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大幕还未拉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由120多人的合唱团齐声唱响,展现出的志愿军战士排山倒海的气势和英雄气概,就已令现场的观众热血沸腾。7月21日至23日,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同心结》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震撼上演。

  《同心结》是一部经典民族歌剧,于1981年由田川、任萍担任编剧,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作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首演。该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红色的“同心结”贯穿始终,以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以曲折生动的情节描述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歌颂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天津音乐学院对剧目进行了创作复排,由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蒋宁,女中音歌唱家张卓等主演。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与青年合唱团等300余人共同组成的师生团队联合演出。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欢和副院长王宏伟担任总监制及艺术总监。

  “大幕一拉开,观众眼泪就掉下来了,这都是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功劳。这才是艺术院校,这才是培养接班人”。已是90多岁高龄的乔佩娟曾参加排演1981年版歌剧《同心结》,此次天津音乐学院复排《同心结》,她多次亲临排练现场指导剧目联排。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乔奶奶”的她坦言,多年来,她看过很多不同版本的《同心结》,此次看到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版,不论是主演、乐队、合唱还是舞蹈,都令她非常惊喜和感动。演出过程中,她被青春的声音、青春的表演、青春的气息深深感染,几度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是个人艺术才华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要为强大祖国的建设贡献精神力量,要一代接一代用艺术的形式把英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此次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同心结》,是在原版基础上再次打磨、升级而成的音乐会版。为此,主创团队进行了全新的编排、配器,丰满了织体、和声,进一步增强宏大叙事和音乐的交响性,融合了独唱、合唱、交响等形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青年师生们的现场演绎,使得整部剧充满了直击心灵、呼唤崇高的艺术力量。80多人的青年交响乐团与120多人的青年合唱团,以及舞蹈队,全部由天津音乐学院师生班底组成,构成了歌剧《同心结》整场演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青春蓬勃的演出团队、多个元素的创新搭配、技术与内容的有效结合,向现场观众呈现出了天津音乐学院高水平的教学实践成果,彰显了一所艺术院校的人才储备能力和强大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也为传统的英雄叙事赋予了新的艺术样貌,让这部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优秀作品在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传唱中,散发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光彩。

  通常的歌剧舞台,乐队都在乐池中,但此次《同心结》的演出将乐队移到舞台上,把乐池作为演员上下场的穿梭空间,营造出紧张的战场氛围,取得了出其不意的表演效果。而后景的合唱团时而在密林深处、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与故事情节十分贴合。别具匠心、层次丰富的舞台呈现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该剧总导演彭澎所说,“我们尝试将乐队置于舞台上,以精炼简约的舞台风格凸显出来,与现场表演融为一体,一方面,能够让表演更真诚,让剧情更有冲击力,另一方面,更能展示音乐艺术之美。”

  《同心结》是一部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歌剧。即使隔着舞台,大家也能真切地感觉到黄继光、朴顺姬、黄妈妈、朴妈妈等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与热度,几乎每个唱段现场都会爆发热烈的掌声。黄华丽饰演的朴妈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我们从小在课本里就学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一代一代中国人心里头扎下了根。我20多岁刚到总政歌剧团的时候,民族歌剧《同心结》可以说轰动一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黄华丽表示,很荣幸能够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参与到这部经典作品的复排创作之中,“歌剧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触动人的心灵,通过多元的舞台表现和艺术审美来呼唤英雄,《同心结》体现了有血有肉、更有情怀的爱国主义”。“黄继光和黄妈妈的母子血缘,引申到我们祖国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家庭的‘小爱’就变成祖国的‘大爱’。”饰演黄妈妈的张卓在舞台上忍不住情感的爆发,尤其在最后尾声部分追问黄继光是怎么牺牲的那个段落,会将自己完全投入剧情中,每次都会在舞台上失声痛哭。蒋宁饰演的朴顺姬是牵引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她表示,“‘同心结’在年轻一代莘莘学子的一双双手中传递着,就像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传承着。剧中英雄情结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引领我们不断前行。我想这是一种精神指引,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力量。”

 

  【创作谈】

王宏伟:努力打造民族歌剧教学和演出的新高地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美于一体。而对非职业院团的‘学院派’高等音乐学府而言,创排歌剧对学科建设和管理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同心结》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民族歌剧,诞生40多年来,历久弥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次复排,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地还原1981年原版剧作的精髓,将这样一部经典民族歌剧永远传承下去。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无数像黄继光一样用生命换来我们如今岁月静好的英雄们。”40多年前,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彩创作和情怀激情让王宏伟再三感慨。

  作为剧中黄继光的扮演者,王宏伟在这个角色的塑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将一位朴实的平民英雄塑造得十分成功,如剧中读母亲的来信、吃面条的情节,简单几笔却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英雄事迹外,我们也着重展现了黄继光作为一个鲜活的普通人的一面。剧中将他和母亲、战友、朝鲜人民之间的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亲切真实的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王宏伟谈道。

  据王宏伟介绍,天津音乐学院设有声乐、器乐、舞蹈、戏剧表演、舞美设计等多个专业,歌剧演出整合了学院所有教学单位,在歌剧演出中完成教学实践和创造。“参与演出的全是音乐学院的青年师生们,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这部戏大幕还未拉开,就能感觉到不一样的精气神。青年师生们真正感受到了这样一部红色经典歌剧的魅力,同时他们也从这部剧中真正受到了黄继光英雄事迹的感召。”王宏伟说,“我多次跟大家讲,你们穿着志愿军的服装站在舞台上,你们就是志愿军,你们就是英雄黄继光的战友。”

  王宏伟认为,对于学生最好的教育不是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在舞台上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受益,“一定要上台演戏,因为最好的老师就是舞台”。一部《同心结》也带动起天津音乐学院全校师生的“精气神”。据介绍,《同心结》将成为该校的永久保留剧目。“我们将带领学校师生把更多经典民族歌剧引入到天津音乐学院的教学实践中,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未来,我们期冀将天津音乐学院打造成民族歌剧教学和演出的一个新高地。”王宏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