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歌剧《Yu》: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全国首部心理歌剧《Yu》结束12天10场首轮演出后,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与健康管理实验室主办的“艺术让生活更美好——心理健康联合行动”跨学科公益研讨会于日前在京举办。

  心理歌剧《Yu》讲述了一位35岁的女性艺术家由于原生家庭、职业经历、亲密关系发生变故,导致抑郁,后来通过自我救赎及心理疗愈,重获心灵力量的故事。剧中设置了多段刻画戏剧冲突的二重唱,包括女主角母女、女主角与闺蜜,以及她与自己的内心形象之间的冲突。下半场,音乐逐渐光明,充满了希望……很多观众观剧后表示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艺术的疗愈。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彭锋谈道,今天的艺术创作不仅要重视艺术价值,同时需要产生社会效益,艺术要建设性地介入社会问题。心理歌剧《Yu》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艺术的共情能力比说教和科普的方式更令人容易接受和理解,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艺术家能通过艺术的方式关怀大众心理健康。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由于心理健康与身体疾病的影响因素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医学手段,调理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助力人们的心理健康。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雯表示,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

  “心理健康联合行动”发起者、心理歌剧《Yu》出品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建院院长金曼表示,歌剧是综合视觉和听觉、极致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文化艺术领域的“航天工程”,是艺术门类的“大交叉”。“我们希望以艺术引导帮助人们建立个人对生命管理的新秩序,注重身心的双向观照。北京大学艺术与健康管理实验室将不断实验、实践,创作出更广泛关注社会问题的艺术作品。”金曼谈道。

  心理歌剧《Yu》制作人、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真情表达了创作三年以来的创作心得:“当代艺术的特点是能够与当下的生活发生联动,对当代人的心灵产生观照。”她希望自己所从事的歌剧艺术可以真切地关怀到身边的人,纾解心中的困惑,于是才有了心理歌剧《Yu》的创作起始。令她欣慰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排练过程中很多学员通过参演这部剧得到了疗愈。

  心理歌剧《YU》编剧应啸谈道,当带着“艺术关注当下”的创作冲动深入了解了抑郁症的复杂性之后,发现这个题材的创作是有很大难度的。如何在戏剧的框架里去铺排这个比较特殊的题材,特别是最后如何为女主角找到更加合适的结局,都是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后来陈小朵老师的一句话开导了我,她说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用特别纠结是不是完美,就好像抑郁症患者要接纳自己、我们每个人要接纳自己,尽力去做就好了。”应啸说。

  “心理议题是歌剧艺术非常适合触碰的一个题材,因为歌剧非常擅长深度剖析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冲突,以及人与命运之间的交流乃至抗争。透过歌剧的演唱和表演引导所有的参与者随着情节的推进去重新感受到希望的脉搏,是我们创作这部歌剧的初心。”心理歌剧《Yu》作曲余忠元表示,“心理歌剧应该更多地关注剧情的叙事,还是应该更多地在一个相对静止的剧情中去关注人物?如何处理这样一个题材在结构和表达上的自律性问题?这些都是创作中我们不断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所以《Yu》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关注现实议题以及与当代社会对话的一次勇敢探索。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完成一部用音乐语言来表达时代的课题的、真正关注人内心成长的当代艺术作品。”

  此外,“心理健康联合行动”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宋振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李鸿,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婷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副教授李卫华,“心灵舞蹈法”创始人周玟汐等心理学专家也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享了对《YU》的观演感受、对艺术疗愈的理解,以及对当下心理健康工作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