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瞿秋白》:
回望早期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昆剧《瞿秋白》剧照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有天下。”1923年6月15日,这一版由前辈革命家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刊登在《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上。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后,唱着这首《国际歌》,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罗汉岭,时年36岁。在原创革命题材昆剧《瞿秋白》中,这令人动容的场景被呈现于舞台上。日前,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演出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昆剧《瞿秋白》赴京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成功上演。

  “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

  昆剧《瞿秋白》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剧目特邀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和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担任艺术指导。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一级演员施夏明饰演瞿秋白,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柯军、孔爱萍与周鑫、徐思佳、孙晶、赵于涛、钱伟等青年一代精锐汇于一台,联袂主演。

  《瞿秋白》全剧由《溯源》《秉志》《镌心》《取义》4折组成,每折分为“昼”“夜”两部分。“昼”以瞿秋白被捕为切入点,写他在国民党的轮番劝降下,坚持信仰、坚持斗争、忠贞不贰、舍生取义;“夜”则展开了对其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探究,以虚实交织、亦真亦幻的方式,写瞿秋白与母亲、与挚友、与爱人的诀别,深入挖掘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回望早期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与不灭的初心。

  决定创作《瞿秋白》这部革命题材昆曲剧目的时候,罗周首先去查了资料,在阅读了两版年谱、书信录与多部评传后,她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编剧方式,将一折戏分为“昼”与“夜”两部分。“昼”以瞿秋白被捕后的时间线为轴,正面展示瞿秋白与敌人的交锋,直至舍生取义。“夜”则以幻境或回溯的手法,展现瞿秋白内心世界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片段。

  随着资料的阅读与梳理,瞿秋白在罗周的心目中不再只是个伟大而遥远的革命烈士,而是一个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为振兴中华而付出一切的前辈。作为编剧,在罗周的眼中,架构剧情的技巧固然重要,而最打动人心的,是前辈革命志士们高贵的人格与坚定的信仰,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乃至生命的人生真实。“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凭空编出这样的人物。支撑并完成这部作品的,是革命志士们磅礴、饱满、坚韧的一生,他们的信仰是从生命中绽放的光,引导着我们一路前行。”

  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要与当代文化相呼应

  全剧遵循戏曲表演传统程式,在昆曲艺术传统审美与时代主旋律中找到融洽的平衡点,堪称传统艺术古典美与现代化舞台语汇的完美结合。该剧的舞美在简洁凝练中富于戏剧表现力,形成全新的视觉冲击。利用光影在幕布上的变幻展现出氛围和情绪的对比,同时兼顾昆曲传统程式与时代主题,将舞台主体交给演员,给予角色情感表达更丰富的外化空间。

  《瞿秋白》是施夏明第一次接触革命题材现代剧目。怀着致敬与纪念的态度,他在创排演练过程中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通过查阅史料、阅读相关作品,也对这位前辈革命家有了较为具象的理解。综合分析了瞿秋白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后,施夏明选择以昆曲小生行当中小官生的表演特色作为人物的主基调,“这与瞿秋白先生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身份相符合,又与其儒雅书生的气质相一致。同时,考虑到瞿秋白此时正为病痛困扰,身体孱弱,在剧目开场处的肢体语言上,略微化用一些穷生的身段,以体现秋白先生的健康状况。在唱念方面,我们更多地使用真声,小生假嗓运用较少,特别是在面对国民党的劝降时,念白几乎全部使用真声,更好地凸显出瞿秋白先生坚毅、沉着的不屈风骨。”

  在施夏明看来,瞿秋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内心充满爱与浪漫的勇者。一方面,他忠诚于党,不欺瞒、不伪饰、不诓骗,以瘦弱之躯,怀抱着极大的勇气,秉持革命信念,坦然面对牺牲;另一方面,他也有着作为文人的抱负和作为恋人的浪漫,但他的抱负、他的浪漫与革命信念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干净、准确的舞台调度,一桌二椅的左右侧分别放置、投影的虚拟处理,以及上下场门采用现代舞美运用手法,令剧目整体舞台呈现焕若新生,让古老的昆曲展现出年轻的发展趋向和未来的无限可能。“《瞿秋白》是昆曲现代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其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都是令人欣喜的。它的艺术和美学品位,在现代题材戏剧中,尤其是红色文化作品中是数一数二的。”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瞿秋白》为目前戏曲界的现代题材创作提供了一种普遍借鉴意义,即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要与当代文化相呼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缅怀革命先烈,传递理想与信念

  《瞿秋白》是近30年来江苏昆剧发展史上的首部革命题材现代剧目,也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继《眷江城》《梅兰芳·当年梅郎》之后的第3部原创现代昆剧。自首演以来,引发热烈的反响,被誉为“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精品”,是昆曲艺术剧种自信、江苏戏曲演员自信和江苏地域文化自信的综合展示。

  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看来,昆曲《瞿秋白》令人惊喜的不仅是闪烁着昆曲清丽、典雅、华美的光彩,更展现出向戏剧艺术创作现代性的开拓。该剧采用现代戏剧的手法,结合传统昆曲表演体系,表达出对现代性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挖掘。同时,该剧以优异的舞台呈现,增强历史自觉、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以精湛的舞台呈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展现时代审美,弘扬时代主旋律,让观众在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