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开年大戏《正红旗下》首演——
看大爱与悲悯,见自己与众生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正红旗下》剧照 李春光 摄

  “开幕见喜,三年来第一次满座令我唏嘘,不易!我爱我们的演员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你们的付出都在今晚观众的掌声里。我爱观众朋友们,你们对北京人艺的爱是我们创作的动力。”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在微博上这样感慨道。1月18日晚,北京人艺全新创排的话剧《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正式公演。每逢新春佳节之际,北京人艺的春节贺岁剧目都备受期待。今年,北京人艺举全院之力以新戏《正红旗下》作为开年大戏,陪伴观众度过一个祥和热闹的文化年。

  名家名作开新篇

  将老舍先生的又一部作品搬上舞台,对北京人艺来说有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正红旗下》不仅寓意着新年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北京人艺在建院70周年之后,面对新起点,向观众展现的新面貌。老舍先生的原著加上李龙云先生的改编、续写,我们希望用这两位京味儿作家的作品来开启北京人艺新的征程。”作为《正红旗下》导演,冯远征说,这部作品既延续了北京人艺京味戏独特的表现力,更会带给观众一种意想不到的观演体验。

  老舍出生在戊戌年腊月二十三,《正红旗下》从老舍出生讲起。在这部老舍先生自序体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自己和众生,看到老舍先生一贯的大爱与悲悯,更能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深沉厚重的人文关怀,以及一种民族赓续的昂扬精神。“幽默中有苦涩,嬉笑中有同情。这部戏体现的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正红旗下》导演闫锐认为,“这部戏像是老舍先生和李龙云二位作家合璧写就的一封久违的家书——它是写给老舍先生自己的家,写给北京人艺这个艺术创作的家,也写给这个沧海桑田的国家。”

  立体呈现芸芸众生

  作为一台群像戏,《正红旗下》的场次众多,出场人物众多,剧组演员多达40人。这既是作品的难点,同时也是亮点。北京人艺素来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见长,剧中这些鲜活的人物,哪怕只有一场戏,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濮存昕饰演的老舍集合了导演与演员的共同创造,串联起整个剧中碎片化的叙事。冯远征强调,这种串联的功能绝不是一个报幕员,而是参与者,始终强调老舍的“在场感”。“老舍”在舞台上穿梭,通过他的“所听所见所想所感”联结历史和时间,多空间、多维度地去展现剧中情境。

  老舍作为剧中的“灵魂”人物,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空间,实现了与自己、与时代、与观众的实时交流。剧中最后一段独白由濮存昕自己创作,朴素真实的台词展现了老舍的精神世界,勾连了舞台上下。杨立新饰演的老舍父亲舒永寿,既带有他自己对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的了解,又强化了人物的民族精神。梁丹妮饰演的姑母和王茜华饰演的大姐婆婆,作为剧中不多的女性角色,在舞台上以鲜明张扬的人物性格,细节丰富的内心情感,饱满诙谐的情节设计,上演了多场精彩的对手好戏。王刚饰演的云翁、傅迦饰演的正翁、吴珊珊饰演的老舍母亲、刘辉饰演的福海二哥、雷佳饰演的博胜之、杨佳音饰演的多老大、何靖饰演的多老二等一众角色,都只有寥寥数次出场,但都通过演员各具特色的表演,演绎出生动的时代众生相。

  “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

  《正红旗下》的整个舞台设计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北京人艺京味儿戏。众多的场景中,不见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门儿,而是代之以红色的屋顶、黄色的琉璃瓦、巨大的门墩。以象征性的元素写意地表现出北京的特点,既有代表性又有视觉上的冲击。在以老北京灰瓦屋顶为视觉中心的舞台上,演员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时间与空间的分割与串联,既写实又写意。

  舞美设计常疆强调了“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这一舞台设计的理念。“我是有一次在钟鼓楼上俯瞰北京城时得到的灵感,用北京独有的房顶来代表这里,红色是红墙的颜色,黄色是琉璃瓦的颜色,这两个传统颜色也代表了北京。”冯远征表示。除了舞台设计,该剧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也大胆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样式,结合舞蹈的形式,展现出八旗骑兵战斗的场面,让观众在宏大的气势中,想象出当时的生活。

  据悉,话剧《正红旗下》将演出至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