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与表演艺术的相得益彰
——2022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观察
栏目:观察
作者:员晓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伴随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创作自由度,电影表演的呈现手段不断丰富,对电影表演的要求也愈发细致、复杂。从今年我国电影口碑来看,大制作影片并未淹没演员表演的艺术价值,演员的表演很好地适应了新技术的要求,新技术的不断嵌入为演员表演的提升创造了新的空间。

  高码率、高帧率下的表演

  高码率、高帧率的不断提升,给观众带来了观看体验的巨大变化。电影视效技术发展总是有让人突破二维屏幕的界限、感受真实的冲动。观众希望能够突破与电影的时空距离,与人物更加接近,看得更真切,甚至融入角色以期感受更加深刻,目前电影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基本围绕这个方向展开。高码率、高帧率等技术使单个画面能够承载的信息量巨大,动态效果能够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完整呈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有超乎寻常的逼真视觉感受,更具临场感。

  年初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通过数字技术呈现了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场的真实与残酷,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力。在表演方面,每位演员都努力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表演中,尽可能还原当年那群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如连长伍千里的人物塑造内敛又富有张力,其在“三炸水门桥”过程中的表现,都显得栩栩如生。战士伍万里在目睹了哥哥牺牲的全过程后,为了完成最后的任务强忍悲痛,情感浓烈却克制,节奏层层递进,引领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新的技术让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都纤毫毕现,表演的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斟酌。在大动作处理上,也要有相应的细节作为支撑。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处理表情动作及其全过程,这需要演员能够呈现出表演的“厚度”和“层次”。厚度,来自于演员对角色的深度认知、对剧本全方位的理解程度,是对人物身份、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细节等诸多层面的综合感受,演员对此理解得越深刻,其表演也就走得越远。层次,则来自于演员对角色深度认知基础之上所演绎出的人物心理、情感及行为的发展与变化。在影片《人生大事》中,被小文涂鸦的骨灰盒意外获得丧主感激时,莫三妹的态度由崩溃到紧张再到惊诧、理解和温柔,观众能清晰捕捉到莫三妹对小文态度的多层转化,感受到其心里对小文的接纳。当小文父亲询问小文是愿意在家还是愿意跟他们走时,莫三妹的眼神中既有不确定的慌乱和游移,又带有不舍和期冀,面对小文的坚定选择这种情感又霎时转化为释然和欣慰,短短几秒钟,一个外表不修边幅和内里温柔倔强,带着丰富过往经历的人物跃然于观众眼前。可以说,高分辨率技术对表演准确性的要求更高,任何表演中的“过”“冒”“假”都会被展现得一览无遗,故演员应当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表达准确、鲜活、富有生命力。

  绿幕(蓝幕)前的表演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融合了电影制作与视效制作的边界。原来用于游戏和动漫的视效技术逐渐成为电影制作的重要部分,其在电影中的应用也给予观众突破常规的感官刺激、强化了观影感受。如今年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便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无法拍摄的画面的真实还原。而为了增强现实效果,并为电影后期数字渲染提供空间,演员往往需要在绿幕(蓝幕)下进行表演。对演员来说,绿幕(蓝幕)前表演不同于实景拍摄,这种特殊的表演方式对演员控制情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演员的想象力、专注力、动作和表现能力都提出了考验,需要演员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念感,完全融入角色的世界,使语言和动作成为自然的表达,只有做到对想象的场景信以为真,并能给予正常的情绪、动作反馈,才能在绿幕(蓝幕)表演中收放自如。在影片《四海》中,水下部分的演绎几乎都是摄影棚中的蓝幕前拍摄完成的,演员穿戴索具,通过威亚的牵引在空中完成动作和旋转,以此模拟水中运动轨迹。在身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更需真实、准确,还应具备不断修正和调整以适应拍摄的能力。电影《神探大战》中,男主角在水下游泳的场面也是用吊威亚的方式在绿幕前完成的。在一个近乎“空”的空间里,演员需要呈现复杂且丰富的关于人物的各项信息,这依赖的是演员超凡的想象能力,即所谓的“无中生有”“以假当真”。

  虚拟空间的表演

  在科幻、魔幻类的电影中,演员在虚拟空间背景中的搭档往往是非常规的角色,与演员产生连接的环境、背景也基本都是虚拟的,演员的表演必然呈现与常规写实表演不同的特征,或夸张,或放大,或形变,甚至怪诞。表演的任务也不再仅仅是动作和对话,营造与空间的和谐关系成为表演任务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演员根据影片的整体风格调整表演,使其成为此类影片中组成要素,亦是视觉奇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表演艺术的表“情”功能退而求其次,表“意”和表“形”成为演员首要完成的任务。演员的身体成为造型功能的一部分,需要具备强大的形体创造能力和模仿及表现的能力,做到“收放自如”“灵活多变”。

  影片《独行月球》中的“金刚鼠”是一个典型的虚拟角色,它是通过演员前期的动作捕捉加后期特效结合完成的。金刚鼠与独孤月在全片的交流和互动,不仅需要扮演角色演员的动作细腻、真实、准确,对与其搭档的演员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方的表演在速度、力度、角度等方面必须相互匹配,使整体表演形成一种卡通化的、夸饰的喜感风格。因此,无论是与金刚鼠的打斗还是人鼠相惜,又或是最后的生死别离,人和袋鼠的行为动作须协作统一,构建出演员的身体与画面空间之间的和谐氛围,进而让观众相信和投入。在虚拟的超现实背景中,演员表演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观众信服,只有凭借真实可信的表演,才能让影片的创造变得合理有序。

  无论面对多复杂的要求,电影表演的主体仍然是人,演员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再强调技术和视效的影片,其中的任务也必须由演员来完成。这意味着,演员必须在强大的专业能力基础上,从容面对和把握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准确调整表演的侧重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技术发展阶段看,目前仍处于新技术应用早期,很多新技术的运用还在调整、积累阶段,更强的专业素养和更加成熟的表现能力仍然是当下演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演员必须“坚信”才能“成为”,“相信”是演员基于强大的信念感和想象力对所饰角色及其所处的情境产生的理解和认同,由此演员才能坚定地执行表演任务,使自己“成为”那个角色,进而将角色的过去、未来、情感等海量信息提供给观众。如网友在科幻动作片《明日战记》片花中对演员表演评论的那样,“纵然面前空无一物,表演依然充满力量”。

  回顾今年的电影可以看出,数字技术与电影表演通过多年的磨合,其形态已基本成熟。数字技术增强了演员表演的表现力,延伸了表演的空间,让演员有机会完成传统技术下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建构了新的表演需求,对电影表演提出了新的课题。无论如何,演员表演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将自己感受到的、真实的情感传达给观众。相对于通过技术力图突破物理界限,这种直接连接情感的力量更加震撼。表演从来不是单一、平面的事,而是立体、多元、带有温度的创作。

  表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下,电影已是演员表演的主阵地,电影技术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演员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和适应,让古老的表演艺术不断焕发新的艺术价值。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