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四重奏”:在时光淬炼中,
让音乐珍品显露光华
栏目:新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琥珀四重奏”在讲演音乐会上演奏 罗维 摄

  9月16日晚,一场名为“当你问我音乐是什么”的“琥珀四重奏”讲演音乐会为本年度北京音乐厅“乐见古典”系列演出增添了一抹亮色。“琥珀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宁方亮、第二小提琴苏雅菁、中提琴戚望、大提琴杨一晨,四位演奏家从中央音乐学院出发,共同走向世界顶尖音乐节的舞台。他们作为第一组获得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最高奖的中国组合,至今多次创造中国室内乐的历史,被国际乐坛誉为“当代国际弦乐四重奏引领者之一”。

  “琥珀四重奏”的成员既是出类拔萃的演奏家,也是治学严谨的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在这堂趣味横生的讲演音乐会上,他们巧妙地用专业的表演、风趣的语言,将古典音乐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听音乐会如同逛博物馆,正如馆中的展品需要被认识和介绍,古典音乐亦然。古典音乐(特别是弦乐四重奏)是一件复杂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到的展品。”“琥珀四重奏”成员之一、大提琴演奏家杨一晨,同时也是本场音乐会的导赏人,他这样谈道,“在数以百万计的音乐作品中,仅有极少数成为经典,在其中有些作品关于生命的终极问题、有些是平凡生活的提炼、有些来自历史故事、有些则基于创作构思。很显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典音乐也是需要被介绍与说明的。”

  对古典乐迷而言,本场音乐会是一次踏入纵向历史、凝望音乐宽度的绝佳体验,从富有“历史感”的亨德尔《帕萨卡利亚》,到诗意的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从弦乐四重奏版本的王立平名作《红楼梦组曲》到克里斯托弗·冈宁的《玫瑰人生》,观众跟随着“琥珀四重奏”的步伐,聆听音符的跳动、旋律的挥洒,感受音乐在戏剧、民俗、故事、生活甚至生命等不同维度的延展。诚如“琥珀”其名,能够在时光的淬炼中凝结和保存下来的音乐作品,才是难能可贵的珍品。现场观众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见证了珍品显露光华,也共同领略了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弦乐四重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拥有近400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从家庭和小型沙龙的场域中贵族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世俗舞台和普罗大众,弦乐四重奏的展现方式也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表达人类深刻、细腻情感的最重要的器乐载体之一。其围坐在一起的演奏方式也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是室内乐演奏的核心形式。

  对于“琥珀四重奏”的四位成员而言,作为弦乐重奏组合的关键,来源于非常高的默契度,“对于弦乐四重奏来说,夸张地讲,就像一个人长了八只手,同时演奏四样乐器的默契程度,默契到即便不用问,只要听对方拉上一分钟的琴,就能知道对方的心情、身体状态。音乐是从心而出发的,它不像文字语言,语言具有一定的误判性,每个词在每个人心里的映射都不太一样。但是音乐语言中没有谎言,也是国际通用的。我们现在其实基本可以做到,看一首作品的乐谱,就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什么性格,他有什么样的追求……这种遵循音乐的‘真’,正是我们默契的根本。”同时,他们也谈到长期合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如何去解决,“如何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如何能够高效率地排练?如何能够既指出问题又不伤害同伴?如何能够做到把自己对专业音乐的阐述和其他人的看法结合在一起,做到丰富的共识?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室内乐的过程中对我们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地方。专业越好的人,一般个性越强,弦乐四重奏更是对专业要求甚高。有时候确实会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但为了音乐变得更好,只能相互包容。解决办法就是在个性和共情这两者平衡中,不断去扩大自己的半径,然后通过不断地排练,去理解对方。”“琥珀四重奏”的工作“方法论”其实也给予爱乐者很多的启发。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