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国际爱情电影高峰论坛举办——
共话爱情电影,聚焦青春化表达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司木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部《庐山恋》不仅让观众们记住了庐山,也记住了我。其实,这部电影不仅开启了爱情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美学意义值得深入探讨。”8月21日,在江西庐山举办的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庐山国际爱情电影高峰论坛”上,电影《庐山恋》的主演郭凯敏如是说。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著名导演、演员郭凯敏,华夏电影发行责任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独行月球》总制片人刘洪涛,与活跃在爱情电影创作一线的著名青年导演、编剧黄斌、孙琳、陆可、孙嵘,以及来自爱情电影投资、创作、制作、宣传、发行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围绕爱情电影的类型特点、繁荣发展与青春化表达展开热烈讨论。

  一部《庐山恋》,让庐山与爱情电影结缘,绵延至今。正如张丕民在致辞中表示,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影展很多,但真正以“爱情电影周”命名并持续办下去的并不多见。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把这个品牌做好,总结爱情电影的类型特点,并针对爱情电影展开探讨和交流,发出关于“爱情电影”的新声音、新观点,打造爱情电影创作的新高地。

  黄群飞的发言以今年的爱情电影市场表现开场,指出中国拥有极大规模的爱情电影市场,截至目前全国上映影片211部,其中仅以爱情电影为主线的影片就有20多部,国产爱情影片的优势愈加明显,并多有惊喜。相比于其他类型,爱情电影具有明显的话题性、市场性,同时具有性价比高、刚性需求足等先天优势,核心受众与主流观影人群高度契合。他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融合多种电影类型、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爱情影片,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本次论坛上半场以“传承庐山浪漫精神,赋能爱情电影繁荣发展”为题,著名电影策划、制作人谭飞作为嘉宾主持,与饶曙光、刘洪涛、蔡心、刘毅、王旭东等资深影人和专家学者、电影创作者,以《庐山恋》为起点,解读爱情元素的动人情愫、爱情电影的星光魅力,赋能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市场化发展。

  饶曙光表示,《庐山恋》的经典地位不可撼动,而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浪漫基因,需要将这种浪漫精神传承下去。目前,国内爱情电影数量维持在高位,但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并不多,需要创作者找到差异化表达方式,突破原有既定模式,打造独特性感受,真正实现爱情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在赢得高票房的同时,赢得好口碑。

  刘洪涛以开心麻花出品影片为例,指出不管什么类型的影片,没有情感,就很难长久,几乎所有类型电影都离不开爱情元素,并以此作为主要情绪推动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开心麻花的宗旨是做好故事,但在喜剧的底色之外,还要加入更多的情怀和情感力量。针对当下盛行的电影节奏解构、创作规律量化等风格,刘洪涛用“法无定法,合适就好”,表达自己对爱情电影创作乃至全部类型电影创作的理解。

  著名导演、监制蔡心表示,作为女性从业者和观众,自己对爱情电影情有独钟,而创作经典爱情电影,是每个电影人的永恒追求。目前国内爱情电影市场,青春爱情成为绝对主流,但实际上爱情电影是两性情感关系在观众意识中的直观表达,不应该被局限,而是要多种类型齐头并进、主动与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和文化现实相结合。

  在战争题材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编剧刘毅结合“战狼”系列的创作经验,指出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爱情是美好的,在战争的残酷之外,应该给观众以美好和想象,因此爱情元素绝不是调味品,而是重要的辅料,甚至是一条故事的主要精神动力。国内需要更多“有氧”的、发生在当下的、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爱情影片,不能简单地就爱情谈爱情,要不断拓展爱情电影的外延和视野。

  著名电影策划、制作人、监制王旭东从文学策划的角度,分享如何得当地权衡爱情元素,表示优秀的爱情电影需要具备思想性和观赏性。在创作时,应回归理性,实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中国式爱情的阐释,并通过类型的糅合,满足多类型观众的观影需求。

  论坛下半场以“爱情电影的青春化表达”展开,围绕爱情电影的时代视角、青春特色、与年轻受众的互动共鸣等,讲武生、孙琳、黄斌、陆可、孙嵘、李挺伟等爱情电影操盘者、创作者、投资者等进行了妙趣横生的分享与探讨。

  资深电影发行人、出品人、制作人,北京聚合影联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讲武生表示,从观众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强类型、强情节、强情绪,是未来电影的归属,“爱情+”是重要的突破方向。而纯爱情电影,则需要分层营销,他以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为例,影片针对失恋、热恋中、上班族等人群,打造不同主题,与年轻观众交流和互动,强化观影理由,这种交流互动不仅需要发行人去思考,更需要创作者去体会。

  著名导演、编剧孙琳结合《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的创作经历,表示爱情电影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让观众体验到生命力和荷尔蒙的爆发,在观影的一刻得到释放,并带着满足感再次回归。因此差异化的情感体验尤其重要,而在个人创作中,倾向于把时代印记和情感体验放入其中,通过微观视角叠加其他元素,用结构主义的方式回归电影本体。

  著名导演、编剧、经纪人黄斌通过《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等青春爱情电影的创作经历,直言青春爱情电影需要在创作时就锚定时效性和仪式感,不停塑造话题性和观影意识,将其变为一种功能性需求。他强调,爱情电影,是与观众互动的产品,让观众能够带入自己的经历,启用年轻化的创作团队和新人演员,是青春化表达最直接的路径。

  青年导演、编剧陆可则以《高跟鞋先生》等创作为例,表示作为90后爱情片导演,深知爱情电影具有情境消费的特征,但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始终遵从两个坚持:一是表达形式上的坚持,给观众足够强的进入电影院观影的动力;二是主题的坚持,肩负起引领美学和价值观的责任,对一些小众主题发出更多思考,并通过类型融合和分层融合,打破天花板的限制。

  著名监制、制片人孙嵘分享了自己在创作爱情电影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强调了尊重观众的重要性。她表示,作为制片人需要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到多重平衡,商业类型的爱情片,需要和观众交流,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尊重观众。而优秀的爱情电影则是在尊重观众的基础上,跟随时代和观众的变化,做一定的创新引领和正能量内容的输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大限度达到对市场的深度尊重。

  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挺伟分享了作为投资者,对爱情电影的主要投资逻辑:好的爱情电影的基础是好的故事,需要具备“一心三意” ,即有创作初心,故事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从而完成“对情感的创造性表达”。

  主办方还发布了《中国爱情电影调研报告(2021)》,《中国爱情电影调研报告(2021)》显示,经过类型化的融合与发展,目前国内爱情电影已经形成“纯爱情”“爱情+喜剧”“爱情+剧情”“爱情+强类型”四大主要类型,就内容相近性而言,四大类型与“爱情”元素的相关性逐步减弱——爱情与喜剧有着天然的相近性,是众多爱情题材最倾向结合的类型,剧情类多以其他故事为主线,爱情元素已经被弱化;而强类型影片中,均有主导的题材类型,爱情只是其中的元素之一。以2021年上映且票房过千万元的29部带有爱情标签的影片为例,四大类型的上映数量分别有12部、5部、7部和5部。

  论坛发布了“2021年度爱情电影”。其中《爱情神话》获年度爱情影片,该片编剧邵艺辉获得年度编剧;沙漠凭《我要我们在一起》获年度爱情电影导演,该片女主演张婧仪获年度爱情电影女演员;王传君则凭《不老奇事》获年度爱情电影男演员。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爱情电影的详细调研报告。

  此外,活动现场还启动了庐山爱情电影创投基金,该基金意在对优秀爱情电影创意及团队进行扶持,从影片评估、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等多个层面为落地庐山的爱情电影保驾护航。作为该基金拟投资的首部影片,立足庐山本地、续写庐山情缘的电影《庐山别恋》也现场签约。

  本次论坛由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组委会联合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