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
表现功能、审美价值与文化体现
作者:沈寿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色彩底蕴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经过数千年历史传承,民间美术色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及对于审美观念的延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主要包括民间的各种剪纸、雕刻以及壁画等内容,都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展示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色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达,满足了各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民间美术善于运用明暗对比强烈的色彩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高大众的情感享受。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主要体现在:

  其一,象征功能。顾名思义,象征的含义就是用色彩来表现或者是代表某种事物。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色彩象征被称为“五色观”,即五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情感价值体现。“五色”主要包括红、白、青、黑、黄这五种颜色,能够分别对应“五行”和五个方向,这五种颜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此外,流传在百姓当中有句俗语叫“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民间俗语可以说代表了民间美术色彩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图个吉利” ,更是表达了大众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出民众独特的审美观念。

  其二,装饰功能。色彩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了装饰,尤其是民间传统美术中的剪纸、年画、雕塑等,都是为了起到装饰效果。在这些不同的色彩当中,又分为单色装饰和多色并用。就单色装饰而言,众所周知,人类在认识色彩之初都是从单色开始的,而单色中最强的记忆和识别色就是黑色与白色,从这个视角来观察,人类在出生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眼中的世界就是由单色组成的,具体来讲就是“黑白世界”。随着婴儿生理机能的不断成熟,才逐渐开始识别其他色彩。民间美术色彩在最初使用的时候也是从单色开始的,比如说夏朝尚黑、殷商崇白、周朝敬赤,每一个朝代都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该朝代的代表。具体到剪纸、年画以及雕塑等的装饰而言,单色装饰更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简单、直白,红色热烈、粉色可爱、黑色神秘,这些都显现出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增强了装饰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大众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价值与视觉的双重影响。就多色并用来说,我国在传统“五色”的基础之上,研究出了更多的颜色,给予色彩在色相上的重大跨度。如民间色彩中“红配绿,明黄配暗紫”,这样大俗大雅的配置,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极具装饰效果。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具有类型化的美学特征,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经过长时间不断丰富和补充,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第一,具有地域性,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间美术色彩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并最终运用于民间。民间美术工作者的思想认知影响了对于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对于色彩的认知是不同的,因此民间美术色彩具有较强的乡土性、地域性特征,体现出了不同地域民众不同的审美理想,这种有区别的色彩表达更加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能够用更加直观明显的艺术色彩来表现大众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各地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文化发展同样又塑造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

  第二,体现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发展的群体性和传承性特征。民间美术色彩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个人,对于色彩的追求是群体性的,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剪纸、雕塑以及壁画等艺术的表达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且是依靠大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被固定下来形成传统的。因此,民间美术色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

  第三,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并存。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色彩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大都采用的是价格低廉的棉麻、金属等物品,其最先考虑的也是这些物品的实用性价值,直到后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美术工艺作品才开始体现出艺术性和审美性。因此,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色彩在产生之初也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只是在逐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才兼具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四,为现代设计带来较大影响。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大众开始逐渐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即蕴含着普通劳动者精神价值追求的民间美术,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尤其是传统的民间美术用色习惯。与此同时,民间美术色彩所蕴含的象征意味,能够进一步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不断启发现代设计艺术家们设计出更多色彩独特、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体现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设色过程中所蕴含的“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意识。民间美术在色彩的选择过程中追求“五色彰施”。具体来说:黑色是神秘的颜色,《易经》中认为黑色就是天的颜色,在传统含义中,黑色基本也没有褒贬的意思。白色较为纯洁素净,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人们会将白色同死亡联系在一起,传统的丧葬活动中,亲属朋友都会身着白衣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在我国传统戏剧中,白色脸谱更多体现了贬义的色彩,代表着奸诈狡猾。黄色代表大地,象征着权力和高贵,在封建社会中,一般只有皇帝或者贵族才能身着黄色系服饰。赤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色,较为艳丽,一般来说在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时会更多地使用赤色来表达喜庆。青色主要代表东方,象征着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古代器具着色往往使用青色。总之,从这“五色”的象征中就能看出来,色彩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蕴和象征价值。

  汉代,董仲舒将这“五色”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一一对应并解释说明,进而赋予传统“五色”在“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关系。具体来说,“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代表“五时”中的春、夏、季夏、秋、冬,象征着“五方”中的东、南、中、西、北,体现了“五兽”中的苍龙、朱雀、黄龙、白虎和玄武。不同的对应关系体现出民众对于不同色彩等差异性的价值追求,在这之后,民间美术元素中的艺术色彩元素在运用时具备了更多可与不可的道理,这使得艺术色彩在色相上具有较大的跨度,色彩运用上对比强烈。正是由于传统民间美术色彩同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相联系,拓展了其内在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我们,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视觉感知,更多的是艺术创作者主观的表达。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从而不断促进现代美术设计的发展繁荣。

  (作者系江苏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旅游系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