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忠心英雄气,万古流芳志愿军
——浅析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崇高之美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许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长津湖》的延续,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了阻断美军逃跑的退路,“三炸水门桥”的英勇事迹。影片以宏大的制作和视野,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英雄赞歌。影片将志愿军战士个体的战斗经历和英雄群像相结合,以小见大,勾勒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凸显出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强敌、舍身为国的高尚情操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崇高责任和深厚情感。影片以艺术的形式,具象化地、形象地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中国军队的军魂,映现在银幕之上,展现在观众眼前。

  《长津湖之水门桥》塑造了崇高的形象、打造了崇高的品格、抒写了崇高的精神。为了炸毁水门桥,阻断美军逃跑之路,赢得战役胜利,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谱写出一曲英雄赞歌,彰显出崇高之美。众所周知,“崇高”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崇高之美是通过一个个战士的形象完成的。这些战士,既是普通一兵,更是英雄精神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英雄形象的光辉,而这种英雄精神、英雄之美凝聚成为崇高之美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崇高之美也是文艺作品在描绘英雄时不可或缺的美学向度。

  影片以“三炸水门桥”为线索,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将敌我双方护桥、炸桥的残酷战斗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并由此将志愿军英雄们所体现出的崇高之美通过一系列浓墨重彩的视听手段呈现出来——首次炸桥的九连在营长谈子为的带领下,虽炸桥成功,却伤亡惨重,尤其是未能炸到桥的关键部位,导致敌人很快将桥修好。七连在帮助九连撤出战斗后,面临桥更难炸的困难,七连曾经的老连长谈子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分析战场态势,制订新的炸桥方案,在牺牲前激励战士们:“我们打的哪一仗不难?越难我们越要打好”;二次炸桥时,平河被美军的坦克卷入轮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请求连长伍千里开枪引爆炸药包,从而完成炸桥任务;为了掩护战友们,只身一人来到山顶的余从戎开枪吸引美军飞机,被美军飞机投下的燃烧弹吞噬;为了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连长伍千里炸桥,指导员梅生嘴里衔着女儿的照片,毅然开车冲向山下的水门桥;连长伍千里怀抱炮弹冲到桥上,在敌人的包围下开枪引爆炮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完成了炸桥任务。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崇高之美还通过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意抒写表达出来。影片中,面对艰巨的炸桥任务,志愿军战士们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当旭日东升之时,他们面朝祖国的方向,在日照金山的画面中,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喊出“新中国万岁”,为祖国祝福。“新中国万岁”对这些即将慷慨赴死的志愿军战士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的坚定信仰,是支撑他们不畏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动力。日照金山、旭日东升的画面与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交相呼应,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精神汇聚在一起,共同营造出崇高之美的境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志愿军战士,在影片中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现出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英雄之美。这种英雄气概、英雄之美折射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这血性是中国军人崇高之美的内在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优秀传统。自建军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队、中国军人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系列的胜利离不开血性的崇高精神,而这具有崇高之美的精神的根源则在于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集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于一身的血性精神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中国军人勇于面对美帝国主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军队、中国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崇高之美的血性,震撼了全世界。在所有志愿军战士身上,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血性一览无余,这里凝聚着他们的青春、热血,凝聚着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共和国的责任,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热血铸造着中国军魂,并使这种极具崇高之美的精神得以传承。

  影片临近结尾,虽然七连只剩下伍万里一人,但当他从兵团司令宋时轮手中接过七连战旗的时候,观众知道七连还在,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保国为民,而这个情节也预示着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将永远是祖国和人民信赖的“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长津湖之水门桥》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充分映现在银幕之上;将中国军队的军魂,映现在银幕之上;将人民军队的崇高之美,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诚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长津湖之水门桥》自始至终鼓荡着蓬勃的昂扬之气,洋溢着凛然的英雄之气,凝聚成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它与“十七年”时期创作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等一系列抗美援朝题材的优秀影片一脉相承,将中国电影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将人民军队的崇高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绵延不绝的信念传承与精神赓续中激励新时代观众的爱党爱国爱人民之情。

  (作者系《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社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