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间美术更多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思考
栏目:视点
作者:邹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民间美术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完善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促进了学生文化知识、审美观念体育创造能力的培育提升,是当代中华民族群众美学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路径。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学生审美观念的启蒙,其承担着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美学评价尺度、提升审美意识与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极具地域特色、人文风尚与实用特性的民间美术愈发受到教育界关注,课程标准的新一轮改革紧随其后将其纳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力求促进学生对社会审美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并帮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本文立足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对民间美术的融合形态与融入成效进行系统展现,为其融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及小学美术教学成果的不断加强提供参考。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融合形态

  民间美术即为广大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依照实际需求所创造出的实用美学艺术,其相对正统的美术流派而言更具灵活性与包容性,并在长期的发展应用过程中不断深化同地域风俗的密切联系,成为群众熟悉与喜爱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与各地区民俗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为当地民族美术理念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美学艺术学的创新演进。时至今日,民间美术以其囊括的绘画、编织、剪刻等诸多内容,拓宽小学美术课程的资源与空间,带领学生逐层深入了解大众审美取向、情感观念与信仰精神,使得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迎来崭新的篇章。

  学校能够以民间美术蕴含的广博知识充实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民间美术知识,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系统讲解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优化学生的处事方法。小学美术教师向学生讲解泥塑、剪纸、木刻、漆画等民间美术形式的萌发成熟历史,阐述不同地域流派的发展形态,并将其制作方法与代表象征纳入美术知识讲授的范围,令学生在领略多样化艺术内涵的同时,将现实生活的广阔图景与不同民族的人情风貌映入脑海,间接感受地域民俗风情与民族传统理念。如北方剪纸多构图饱满、造型生动、风格质朴典雅,而南方剪纸多夸张简洁、造型精巧、结构简洁,更有以刀作笔、一次制作多张的刻纸及精妙入微的细纹刻纸,深刻彰显着不同地域群众审美的差异性偏好。此外,民间美术饱含群众对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热爱与赞颂,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传统哲学对人民生产生活的无尽滋养。小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感受群众文化中的热切情感有助于自身建立对美学艺术的深厚兴趣与浓重热爱,在掌握相关艺术知识的同时深化完善对广泛民间艺术的学习探索。

  教师能够以民间美术的实践性推动课堂教学多元发展,带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进步。民间美术由群众化作品制造的质朴美学发展而来,因而现有艺术形式所产生的精湛工艺背后仍有部分产品保留着较为简便的制作方式。据此特性,小学美术课程紧随现代化进程引发的多元化教学潮流,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大量的民间美术实践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制作,使其体验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劳动之美与其中的地域性美学差异,切实感受劳动人民因地、因时制宜的智慧与勤劳,并着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新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与主观能动性,使自身不断增强对美术知识与地域、民族特征的了解应用程度,以其知识宽度与深度提升带来的成就感促进美术实践创作热情的增强,以大量实践活动引发的美学艺术体会促进自身创作灵感的发挥,从而创造出更具特色、更具灵性的美术作品。

  教师能够以民间美术呈现的强烈美感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民间美术蕴藏着来自群众的深厚文化魅力,教师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可催生学生对其创作理念技巧的探索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主动掌握更多、更完善的美术知识,并进一步引发全体师生的创作激情,为学校的美术创作带来鲜活灵感。该融合发展阶段不仅能带动学生专业素养的高质量改善,更使其实际创作能力在高强度锻炼与点评修正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民间美术作品多应用于特定场合,一系列作品组合陈列于适配的空间,塑造出或悲或喜的情感氛围。学生在观赏民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教材与教师的介绍体会其表现方式与艺术特色,将作品宏观风格形态与微观结构、线条、色彩塑造进行全面剖析,深化理解对应的意象内容与地域民族文化,进而以现有的艺术形态为基础完成对事物及情感的创新展现。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民间美术丰富的艺术形态能够促使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构建较高水平的视觉文化,系统提升其理解图像、运用图像传达思想情感的创作能力,通过艺术思维培养学生对社会万象的辨识认知水平,确保学生价值理念同社会实际的协调融合,促使学生在民间美术的整体侵浸之中完成对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弘扬。

  首先,民间美术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持续吸纳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性,因此成为区域性人文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本源与体现。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区群众文化的了解感知,使其中的民俗人情、神话传说与社会形态深潜于学生脑海,助其构建认识宏观世界的艺术视角,据此,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与地域文化的系统建立。

  其次,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能带动学生美学思维开拓与创造能力提升。传统的美术课程将知识传授作为重点内容,单一刻板的课堂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创新格局,更对其学习动力与自主性产生抑制,并长期累积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运行机制僵化、成果欠缺。民间美术的融入可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对艺术美学的广泛介绍打破学生视野与思维的潜在桎梏,带领学生开拓新的艺术视野与思维模式,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生同大众审美的血脉联系,并以此为基础促成学生对美感知与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

  最后,民间美术可极大程度地助益小学生审美观念的有效建立。民间美术紧密贴合大众审美的变革趋势,并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不断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美术理论,参与社会审美风潮的构建引导,进而发展成为对社会文化变革与基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民间美术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性情与审美能力,更能够促进其综合素养与思想观念的完善发展。教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民间美术作为辅助资源,可有效推动学生对民间美学意蕴与内涵的掌握,使之受到多元艺术风尚的熏陶而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审美观念,从而在后续创作过程中完成对自身思想情感的良好展现。

  民间美术领域多种艺术形式参与教学为小学美术课程带来生机与活力,其知识的丰富性、实践的便捷性与独特的美学特征都增添了民间美术融入课堂的协调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民间美术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完善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促进了学生文化知识、审美创造能力的培育提升,是当代中华民族群众美学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路径。

  (作者系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