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共产党人“赶考”的永恒命题
——评电视剧《香山叶正红》
栏目:观察
作者:范咏戈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除了继续体现着历史教科书、正史之外“辅史”的价值,也越来越在“资政”和“育人”上双向作用于观众,成为观众文化消费的自觉选择。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播出后取得的高收视率是又一佐证。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剧终的一场戏是毛主席带着小女儿在香山赏红叶、拾红叶。女儿说:爸爸,明天我们要考试了。毛主席说:爸爸也要考试。女儿惊讶地问:你也要考试?那你的老师是谁呀?毛主席沉思一会儿说:爸爸有很多老师,但第一老师是“人民”。这可看作对剧集的再次点题。回荡在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中的主旋律就是“进京赶考”。作为一部能够从百年党史中捕捉新的切入点和故事源、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作品,这部2021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收官之作,堪称一部闳中肆外、错彩镂金的厚重之作,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态度和“一切为了人民”的历史题材高度贴合的精品剧集。

  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业已成为电视剧良好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主流类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正显示出一些可喜变化——在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常规性价值立场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影视创作除却还原革命战争的本相,同时更加注重对领袖和人民的人性叙写、注重用新的话语重述传统故事、注重拓展新视角和抒发新情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除了继续体现着历史教科书、正史之外“辅史”的价值,也越来越在“资政”和“育人”上双向作用于观众,成为观众文化消费的自觉选择。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播出后取得的高收视率是又一佐证。这部剧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历史剧的创新表达主要体现在“小”与“大”的艺术掌握。

  “选材严,开掘深”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时间跨度仅有181天,和以往动辄十几年、几十年时间跨度的同类题材相比,可谓“小切口”。但这181天正是中国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也许剧集选择“小切口”就是为了汇入“大洪流”。这个“大洪流”包含了政权更迭之际的种种政治、军事、经济、统战、外交等元素,是旧中国的改天换地,是电视剧主题曲中所咏叹的毛主席的诗句“天翻地覆慨而慷”。举例来说,毛主席入住双清别墅的第三天就从这里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刘陈邓粟谭,同意你们15日发起渡江战斗。”“大洪流”中,既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香山指挥解放全中国,谋划开国大业,又有对付国民党的“假和谈”,在解放北平、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以后,还面临着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如何发展经济的挑战。此间发生的大事,除了在解放战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继续和国民党进行战场上的搏斗、以战去战,同时推进北平和平解放的形式,使绥远等地也实现了和平解放,从而大大加快了统一全中国的步伐。通过“小切口”,观众看到的是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感受的是时代巨变。创作上的“以小见大”,“小”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叙事策略,“见大”方是创作正途。《香山叶正红》的“小切口”既再现了开国前史,又将强烈的聚光投射到了中共中央在香山创立的历史伟业。

  “小切口”展现“进京赶考”大主题

  从西柏坡到香山,再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剧始终如一强调的就是“赶考”话题。离开西柏坡进北平,毛主席一再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在香山毛主席又多次和民主人士探讨克服历史兴衰周期率,中国共产党要寻找破解之道。剧中,1949年9月30日夜,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度过的无眠之夜中,毛主席说:明天新中国成立我们就要“考试”了。周副主席说,主席提出的“赶考”是个“永恒的命题”。剧中有一场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家乡亲属给毛主席来信,毛主席交待秘书:告诉他们近期一律不要来,非来的话路费自理,来了也不见,任何让帮忙找工作的事都不打招呼。剧中还有一场戏是在上海,张澜在汽车里几次撩开车窗帘布看到入城的解放军睡在大街上,不由得流下热泪,对同车的章乃器说:“蒋介石回不来了”,等等。“赶考”这一主题贯通了历史和当下。

  “小切口”中见真伟人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还是毛主席形象的刻画。历史题材作品要遵循“以文运史”的创作原则,需要着重解决的是人物情怀、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的刻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成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在这一点上,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写好人物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毛主席的形象并没有被刻画得高大全、红光亮,而是既有领袖人物的风范和气魄,又融入普通人情感方式。比如,动员生病的宋庆龄到北平,这项工作非常难做。除了派邓颖超、廖梦醒去上海请,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考虑在北平给她找住所时,毛主席说“最好屋里放一架钢琴”,因为他了解宋庆龄爱弹钢琴。宋庆龄在上海听后感叹:“润之和恩来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最后说了四个字——“我去北平”。李达要上香山看毛主席,毛主席对这位当年同为一大代表的同乡体贴至微,记得他有胃病,怕他受不了颠簸,专门让警卫员用躺椅把他抬上山。李达长叹:“我要谢谢润之啊!”听说警卫战士柳二勇想娘了,他娘为渡江战役作出了贡献,毛主席叮嘱一定请他娘来北平。全国征集国旗设计方案时,上海的普通职员曾联松本来不是搞设计的,他看到征集通知,躲在阁楼上几天几夜不吃不睡,在红旗上反复摆着一颗大星星和四颗小星星的位置,最后他的方案胜出。毛主席在讨论时亲自为这面国旗作解读。北平的老杨师傅感恩共产党和毛主席为北平带来新生,当面把他家祖传的天坛的100比1的宝贝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去看望章士钊,正巧章老在午休,他坚持在院子里等……毛主席的形象接地气,也成为吸引观众追剧的动力。

  “小大由之”的叙事艺术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不仅历史大事不虚,而且是大事不缺,有序展开。解放全中国分成两个板块:一是渡江战役,战场上见;一是和平解放,使人民免受战火涂炭,完好地保留城市。剧集中经济战的戏也很精彩,当时党中央派陈云到上海去打击金融、粮食、棉纱投机,陈云打了胜仗回到北平,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说,上海这一仗不亚于打了一场淮海战役。剧集中,中央领导和民主人士交往的“统战戏”很多,体现出的是大家共同做事、共同建设新中国,而不是蒋介石式的独裁。剧集故事多线并举、层层推进,一方面是双清别墅毛主席那间卧室兼办公室里“五大书记”运筹帷幄;另一方面是野战军战斗英雄姜莱阳抢滩渡江,游击队长张淑花、渔民黄水根、黄阿毛父女等举家支持,还有“资本家大小姐”萧静淑放弃去美国留学参加南下工作团等。由此形成一部多视角下宏大历史与普通人命运交织、兼有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之美的史诗。整部剧有一种气韵之美,是人民对新生的、朝气蓬勃的社会的向往和喜悦。《香山叶正红》在守正创新中提升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境界。

  略显不足的是,相比和民主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与依然占领着中国半壁江山的反动军队兵戎相见、以战去战的戏份安排不足。毕竟没有兵临城下,也就没有和平建立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历史的逻辑。与此相关,作为“百万雄师”英雄军队形象代表的姜莱阳的形象也欠丰满。

  (作者系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