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地图》:拾取珍贵的声音,唤起民族的记忆
栏目:新视线
作者:朴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侗族大歌录制现场

  打开很多音乐APP,在搜索栏输入“中国音乐地图”,囊括了“广西侗族大歌”“内蒙古呼麦、短调”“四川扬琴”“西藏堆谐、果谐、谐钦”等99个专辑分类的多地区、多民族音乐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在听觉的盛宴中旅行中国,深切感受各民族多彩音乐的魅力。这些音乐便来自于《中国音乐地图》。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瑞鸣音乐创始人叶云川发起并担任制作人、音乐总监的民族音乐曲库传播推广建设项目——《中国音乐地图》日前收官。该项目历时3年,囊括近40个民族、213种传统乐器,采录超580位民间音乐人,录制了1056首曲目,采集了近30万字文字资料。

  拥有5000年文化、56个民族的中国,有着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曲艺说唱,无数首民歌、民间乐曲,构成了极为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其难度不言而喻。创立瑞鸣音乐、探索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融合16年之后,叶云川试图找到答案,他决心以一个音乐人的力量,汇聚更多的人,一砖一瓦修筑宏大音乐工程——《中国音乐地图》。

朝鲜族伽耶琴录制现场

  在叶云川看来,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可以令国内外听众都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的音乐时空。他相信借由一首首传统的乐曲,听众能够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浩瀚又神秘的民族音乐世界。因此,2019年,叶云川团队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大康的指导下,携手近20位录音师,历时3年,走过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遍寻全国各地音乐厅、剧院等优质录制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国际高标准和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民间音乐人的细微情感、演奏演唱时的呼吸和心跳,以及每一次感动瞬间。

  参与《中国音乐地图》采录的580余位民间演唱、演奏者中,有诸如顾玉林、田孝梨、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亦有赵家珍、郭雅志等常年世界巡回演出的民乐艺术家,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的1056首音乐作品中,涉及西安鼓乐、江南丝竹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玛纳斯》《阿诗玛》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

华阴老腔录制现场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度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失传的境况,因而我们希望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叶云川说。

  一步一个脚印地采录重绘中国音乐地图,叶云川认为这既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既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它所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大开大合的历史时空,乃至千姿百态的不尽河山,同时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细腻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等等,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我们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工程,并令它具备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彝族芦管录制现场

  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了完成乐曲录制,项目全程以4 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制作完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及中英文文字资料。叶云川透露,这只是项目完成的第一步,未来10年他还将带领团队继续到更多的地区录制,以有限的能力、无限的努力,最大程度地记录更多即将消失的民族之声,以世界级高品质制作、保存及国际化传播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为后世留下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的民族音乐记录。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