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保障,多管齐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娱生态
栏目:北京·艺评
作者:尤小刚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段时间以来文艺界出现的乱象,已经严重到了不整治、不行动不行的状态。这几年一直有个糊涂观念,那就是认为演员价格、管理行为等是受市场调节,不好加以干涉。这其实只是借口。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深得革命文艺队伍的拥护和支持,迅速得到贯彻落实,各种小资产阶级文艺创作倾向得到抑制和扭转。新中国成立后,文艺队伍管理上的组织化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现在,很多50岁以下的演职人员不在组织管理体系之中,尤其是影视界,即使有些人在体制内,但他们的影视创作和活动参与都掌握在商业经纪人手中,而这些商业经纪人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他们只是依附在演员身上,尽可能放大艺人价值,因此“饭圈”乱象严格说起来,都与不合理的商业经纪人制度密不可分。

  这个问题受诟病已多年,只不过这段时间集中出现在影视界。大部分影视从业者的日常活动都是经纪人在打理安排,因此对经纪人的监管尤为重要。除了道德建设、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手段。这个行业可以由国家成立非盈利性的经纪服务管理机构,解决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合同管理、法务保障、社保缴纳和职称评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评定标准。如果没有认可制度,“天价片酬”等问题就都来了,因此建立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当然,也不要因为这些问题,就把影视界看成一团漆黑,去年的脱贫攻坚、今年的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创作中都出现了很多好作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对一些建党百年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非常欢迎,通过观看这些作品,人民大众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是如何成长起来、壮大起来的,也使年轻人对党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在跟年轻导演交流中,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能够被重视,也希望有相关组织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仅成立道德建设委员会还不够,还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国家授权的经纪服务管理机构,影视人员集中的大城市均可以设分支机构,实现有效监管。另外机构中要成立覆盖影视界全产业链的专家委员会,仅仅管演员是不够的,影视从业人员都应当被关注。在编剧、导演、摄影、录制、服化道效、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可以组织专家库,专家库研究某些现象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抽签制,杜绝人情之类的问题。

  在这次整顿行业作风过程中,我也发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到了迭代升级的时候,尤其是管理亟待迭代升级。

  另外,行业出现“天价片酬”问题,实际也是由于职业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最初,电视台往往以拉足明星演员的架势来保证收视率,直接影响片酬,而有些收视率的数据也是假的。将来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与影视产业结合,数据可溯源、不可更改,就可以提供精准的创作指导。包括哪个地方的观众喜欢什么风格的演员、什么风格的文艺作品,都能分析出来,想造假也就无处可造。所以我觉得关键是需要抓住大的行业规律来解决我们的行风问题,只有依靠迭代升级、技术进步、不断改革完善制度,风清气正的环境才可能实现。

  (作者系北京视协原副主席、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一级导演。本文根据作者在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整理)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刊登